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新闻 >

​口味断“甜”,“掐灭”电子烟?(5)

同样根据《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截至2021年11月,国内电子烟零售市场规模为145亿元,出口规模则达到1383亿元,其中一半销往美国。

自然,出海似乎成为电子烟厂当下最佳选择。

“公司今年的重心确实转移至海外市场。”经营着一家电子烟工厂的李可(化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工厂此前一直给部分海外品牌做代工,在品质和口味的把控上都有着丰富经验。如今在产品线充沛的情况下,也开始搭建海外销售团队和渠道。

媒体报道中,深圳多家主攻外贸业务的电子烟厂都在招人。不少工厂为了赶订单急招10天短期工,以追加人手赶制电子烟,元旦假期加班生产。甚至有企业表示,去年底的收入较8月、9月大约增加了5倍。

外贸市场火热,让众多国内品牌趋之若鹜,但要想在海外站稳脚跟并不容易。当地品牌长时间的深耕、全球各国同行的大肆涌入,都让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电子烟出海早在几年前就存在,但没几家能做好。”王敏印象中,近年来不少电子烟品牌先后信心十足地冲进海外市场,最终却折戟而归,“经常听说谁谁谁又出海了,谁谁谁又失败了。这样的故事在圈子里比比皆是。”

她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厂商首先需要对海外市场当地政策、消费趋势和偏好都有着清晰的认知。许多在国内适合的营销方式以及产品,在海外不一定适用。以电子烟弹为例,国内多款备受消费者喜欢的口味,在海外并不受欢迎。另外各国对于尼古丁含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美国允许含量不超过5%,而英国则规定不得超过2%。这要求厂商必须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做出相应措施和研发。

更重要的是,海外市场有着各自的香烟文化,加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口味的喜好选择,以及品牌在当地市场运营团队的搭建,都成为出海品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不仅成本有限的中小团队很难脱颖而出,就算是头部品牌要想获得爆发性的增长也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