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酱油,承载着调味的期待,也牵动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切。近日,千禾味业因“系列”酱油被检出微量镉,引发广泛关注,公司股价四天内蒸发9.5亿。3月20日深夜,千禾味业发文就酱油产品检出镉以及零添加相关情况做出说明。
千禾的声明开篇表示“前期沟通不到位,让消费者产生了误会”,并附上一句“深表歉意”。然而,细品这番话,更像是将责任推给消费者,认为是消费者的误解导致问题。消费者需要的是健康真相,而不是公关说辞。
在道歉信中,千禾对镉的潜在危害只字未提。消费者不是化学家,他们关心的是微量镉是否会对健康构成风险。千禾避重就轻的态度让消费者感受不到诚意,自然不会接受这种道歉。
千禾的“系列”酱油一直打着“零添加”的旗号,十余年来吸引了大量关注。声明中反复强调,“零添加”是注册商标,代表不添加味精、防腐剂等人工添加剂。但消费者购买“零添加”酱油,不仅是为了避免这些添加剂,更是出于对纯净和健康的期望。此次检出镉,即便微量,也打破了“零添加”的光环。
千禾辩称镉来自水、土壤和大豆,属于自然存在。但这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既然标榜“零添加”,消费者自然要求吃到嘴里的酱油是真材实料、无可挑剔的。原料带镉,却推给大自然,显然不合理。研究显示,消费者对“零添加”的理解往往是“无有害物质”的更高标准,而非企业自说自话的“无添加剂”。千禾的“零添加”与消费者的期待之间存在不小差距。
千禾在声明中搬出国标:大豆镉限量小于0.2mg/kg,小麦小于0.1mg/kg,食用盐小于0.5mg/kg,原料都合格。这套说辞像是把锅甩给了大豆。消费者不禁质疑:大豆有镉,难道还让我们去找种豆的?作为企业,原料筛选是基本责任。既然标榜“零添加”,就应该用最干净的大豆和最纯的水,而不是拿“自然存在”当挡箭牌。消费者买的是你的酱油,不是大豆的原罪。甩锅给原料,不仅推卸责任,还暴露了供应链管理的短板。
近日,一款“千禾0”酱油中检测出镉,引发关注。有网友表示,“千禾0”只是一个商标,并不意味着“零添加”。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热议。千禾味业对此回应称,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2025-03-22 01:05:16千禾味业深夜回应直播吧1月19日讯 2025LPL第一赛段,iG以1-3的比分不敌NIP落败,赛后iG官博发文向粉丝致歉,但评论区的粉丝们并不买账
2025-01-20 08:09:11iG发文道歉3月24日,千禾味业发布澄清公告,回应了关于“千禾0”产品被媒体送检的事件。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公司的成品库房和商场超市在售的相关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检,共涉及23批次
2025-03-24 08:25:35千禾味业“千禾0”是什么?近日,千禾味业(603027)旗下“千禾0”酱油产品因媒体送检事件备受关注,引发公众对“千禾0”与“零添加”的关系质疑。带着这些疑问,相关人员来到千禾味业,与公司高管进行了直接交流
2025-03-24 10:16:18千禾味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