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出身的尚斌第一次与外国人对话是在去年大年初一的一次视频面试中,他紧张得语无伦次。聊了半个多小时后,对方似乎听懂了,但过程很艰难。这场面试是为了争取去美国读博的机会。几天后,他在小红书上看到一篇笔记,发现那位面试他的老师已经发出了offer。尚斌意识到自己错失了机会,如果口语再好一些,或许结果会不同。他的托福成绩主要靠阅读和写作支撑,而口语和听力一直是弱项。
尚斌在那篇笔记下询问对方是否也参加了面试,得到的回答是没有。这位女生本科就读于加州伯克利,申请的学校排在其名单末尾,她还分享了一张与纽约市长的合影。相比之下,尚斌的升学路径是:专科、二本、北京某985研究生。他曾专攻播音主持,但找工作时感到不甘心,于是决定考专升本,选择了广告学。毕业后考研,转向社会学方向。现在他爱上了做学术,希望继续深造。
尚斌的经历并非个例。许多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在高考中表现不佳,进入二本或三本院校后,通过努力考上较好的研究生学校,并对学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例如,张若冰曾在全球顶尖数学期刊发表论文,易君健从技校起步,最终成为北大经济学教授。
然而,这些学生的学术之路并不平坦。张艳从二本师范考入211院校,在复试时因本科论文被质疑而尴尬不已。入学后,她发现自己无法融入学术圈,常常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钟娜在top2博士项目中感到落后,难以跟上同学的步伐。李明益则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打破偏见。
回顾过去,这些学生大多表示高考前不明白学习的意义。尚斌初中时成绩下滑,高中几乎睡过去,最终上了专科。李明益虽然在全县最好的中学读书,但对未来模糊,只想着摆脱高中生活。张艳则因为高压的学习氛围导致成绩下滑,最终进入二本师范。入学后,她对学校的教学方式失望,只能通过借同学账号看名校公开课来弥补。
9月5日,四川26岁的彭正阳因其独特的人生路径吸引了公众的目光。他在18岁时成功被四川大学物理学专业录取,但大二时毅然决定退学,转而投身成都一家电子厂,开始了五年的流水线工作生涯
2024-09-06 08:55:37985高校小伙退学打工近日,广东。胡先生想提升学历,通过网上的中介找到了浙江宁波的一家留学机构,对方称,只要交钱就能从大专生“镀金”为海外建筑学硕士。
2024-11-11 14:13:11大专生15万镀金海外硕士被揭学历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