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过中华鲟的他成护渔人!2024年12月23日清晨,新洲双柳江段,42岁的张锦又一次稳稳地握住船舵。这一次,他不是去捕鱼,而是协助科研机构开展中华鲟增殖放流效果监测。2021年1月1日,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打鱼20多年的张锦退捕上岸成了渔政巡护员。
张锦在江边眺望,查看江面是否有长江江豚出没。新洲双柳有一片长年冲刷淤积而成的“六十里双柳地”。这里过去人烟稀少,一些渔民在江滩搭棚暂住,逐步安了家。张锦的家就在这里。张锦祖辈是从江西迁来的渔民,父母生养他们弟兄三人,从小就把他们带在船上。1997年,15岁的张锦开始打鱼。
父亲最先教的是织网,这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手工活。张锦坐在船边,一待就是一下午,手要足够灵活,握紧网梭带着网线转、穿、引、扣,织出一个个网眼,再串起来。相比织网,张锦更喜欢打鱼。一条“流网”几百米长,顺着上游下网,一直往下游漂,就可以打到大鱼。6至10月是打鱼的旺季,江里的铜鱼、鲢鳙等四大家鱼和江鲶很多。秋凉后,膏肥籽满的螃蟹纷纷挂网。张锦曾捕到单只重约半公斤的螃蟹,卖了600元。到了春节,鱼多起来,一条2.5公斤重的鮰鱼可以卖到上百元。一年下来,他可以到手两万多公斤鲜鱼,年收入约10万元。
1998年,长江发大水,房子被淹,父母带着张锦弟兄三人搬到了堤内的古龙村,有了第一个钉门牌号的家。家里的三条船仍旧停在江边,木船是父亲的,张锦和哥哥一人一条小铁船。渐渐地,鱼不再好打。2000年夏天,张锦一路追着鱼打,把船开到鄱阳湖,回了趟江西老家。2010年后,江里的鱼更难找了,就连以前常见的“江猪子”也不见了。尽管觉得奇怪,但他没多想,因为鱼不好打,鱼价倒是涨了不少。
为了多打鱼,张锦自购材料打了条大铁船,15米长、2.88米宽,还配了两台柴油机,用掉6万多元。2014年11月15日,张锦和妻子来到沐鹅洲放网。40分钟后,江面汩汩冒出水泡,渔网剧烈抖动,一条3米多长、头很尖、背部有明显骨板的大鱼显出轮廓。“这是中华鲟!受伤了。”张锦心头一震,拨通渔政部门的电话。后来,这条中华鲟迁居北京海洋馆,得名“厚福”。
上海市奉贤区在2024年09月15日晚上21时50分,将台风预警级别从橙色提升至红色。此举反映了当地气象部门对即将来临的台风威胁的高度重视
2024-09-16 15:17:51上海奉贤渔人码头的风有多大老梅最初只想通过养鱼挣钱,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开始觉得自己也能研究中华鲟,不比水产专家差多少。然而最终他还是把所有中华鲟全转让给了科研院所,带着一丝不甘心。老梅财力有限,且年事已高
2024-11-22 13:41:00最后的养中华鲟散户撤退近日,吉林查干湖冬捕节期间,有渔民捕获了一条50多斤的大鱼。当地渔民张先生提到,这条大鱼的长度约为1.3米。张先生还介绍,查干湖中产量最多的鱼类是胖头鱼,此外还有鲫鱼、鲤鱼等品种
2024-12-31 10:54:23吉林查干湖冬捕有渔民捞50多斤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