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责只停留在商家层面,或许不能解释当前行业的复杂变化。为何直播间的童装羽绒服能卖出“白菜价”?在成本既定的前提下,商家还能挣到钱的逻辑是什么?当平台低价驱使各行业进入质量螺旋向下的循环时,平台又该承担哪些责任?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低价的服装并非一定意味着劣质,这与服装行业的产销结构有关。以湖州织里为例,那里是中国最大的儿童服装制造基地,全国每3件童装就有2件来自织里,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童装“一批”市场。批发和零售运行的是两套不同的价格体系。在织里的尾货市场,每年被厂家清理的过季衣服都是以重量计卖给扫尾货的商家;而尾货商家转手就以件为计,或批发到下一级市场或直接在网店销售。这中间存在不小的价差,也是不少电商卖家卖着“白菜价”还能挣钱的原因。
然而,当行业经常以低价销售库存,背后隐藏了两个风险。一是低价压缩利润空间,降低中小品牌和厂商的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行业波动,如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厂家就会亏损甚至倒闭。另一个风险是以直播间为代表的低价品,在电商快速发展的三四年间持续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很多消费者认为“在直播间买羽绒服一两百元就够了”,价格再高会产生抵触心理。产业升级、品牌升级的可能性在某种程度上被低价抑制。
这也是直播电商营造的一个假象: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本该是更具“质价比”的产品,而非低价的劣质品。毕竟鲜有消费者买回羽绒服后会拆开里料检查。
在整个过程中,平台更多扮演了从直播商家手中赚取流量利润的角色,作为推动生态整体向上向善发展的管理者,其作为乏善可陈。因此,问责的板子还可以打在重视经济性而忽略生态健康发展的平台身上。
在这场“羽绒骗局”中,广大消费者无疑是最大受害者,而以织里为代表的童装产业集群也正面临风暴考验,多年积累的地域品牌声誉或因此毁于一旦。产能过剩叠加消费不振,直播带货迎合消费的低价风向引发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成为压死产业健康发展的最后一根稻草。
12月10日,陕西咸阳。男子骑摩托车跑山途中遇火堆,下车烤火取暖反被烧毁保暖羽绒服。
2024-12-11 16:04:25男子烤火取暖意外引燃羽绒服冬天到了,羽绒服成为很多人外出的必备服装。然而,最近的一则报道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羽绒服。报道指出,有些直播间里的样品可能是真的,但消费者最终收到的可能是货不对板的次品
2024-11-27 01:49:05媒体:羽绒服不能没有羽绒原来买羽绒服不能只看含绒量!除了款式,保暖性是人们选购羽绒服时最看重的指标之一,怎么选才不出错?
2024-11-27 09:50:55原来买羽绒服不能只看含绒量天气转冷,不少消费者开始准备过冬的羽绒服。然而一些人发现,与去年同款或含绒量相同的羽绒服价格有所上涨。有羽绒服行业从业者解释称,今年绒的价格一直在涨,年初时几乎一天一个价
2024-11-27 11:31:07羽绒服一天一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