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GDP含金量第一城?
谁是GDP含金量最高的城市?衡量一座城市的经济竞争力,不仅要看GDP总量和产业规模,还要考虑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在财政紧缩、推动新一轮化债的背景下,城市创税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创税能力与产业结构、企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发达的产业、众多的大型总部企业和高收入群体可以显著提升创税能力。
衡量创税能力时,主要看国内税收(不含海关代征),而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或可支配财力。从国内税收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苏州、天津、成都、宁波、重庆、武汉、南京、长沙、青岛、东莞等15个城市最高。值得注意的是,GDP与广州相当的重庆,其国内税收仅排前十,创税率垫底;而GDP排名在20名之外的东莞,国内税收却跻身15强,超过多个省会城市。创税率高低更能反映经济的税收产出水平,京沪遥遥领先,深圳、杭州、天津其次,苏州、宁波、东莞等也位居前列,重庆则垫底。
京沪作为直辖市,拥有众多央企国企总部和金融企业,其税收总量冠绝全国。但抛开京沪,深圳的国内税收高达8093亿元,远超广州(4783亿元)、杭州(4559亿)、苏州(3998.8亿)和成都(3729.1亿)。此外,深圳的创税率也位居除京沪外所有地市首位,高于同为3万亿级城市的广州、重庆以及计划单列市宁波等地。
深圳的创税能力为何远高于广州、重庆、苏州、宁波?同为3万亿城市,深圳GDP总量只比广州、重庆多15%,但来自深圳的税收却是广州的1.7倍、重庆的2.9倍。同为计划单列市,深圳GDP相当于宁波的2.1倍,国内税收却是2.6倍。同为超级工业大市,深圳与苏州的工业总产值均突破4万亿元,GDP领先约40%,但深圳国内税收却达到苏州的2倍左右。
深圳创税能力强的原因在于其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深圳官方用“8868”概括其财政结构:地方级税收占全市收入比重超八成,第三产业税收占全市税收近八成,先进制造业占二产税收超六成,现代服务业税收占三产超八成。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高端产业相对发达,形成“20+8”的新兴产业集群。这些产业多属新动能范畴,盈利面良好。
深圳坐拥众多大型总部企业,尤其是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科技企业,如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这些企业在本土诞生、成长、发展壮大,缴纳的所得税大多留在深圳。此外,深圳汇聚了大量高学历群体和海内外高端人才。2023年,深圳个人所得税收入达1265亿元,仅次于上海、北京,远超其他城市。
深圳创税能力一流的背后,民营企业贡献巨大。民营企业贡献了深圳90%以上的创新成果和70%以上的税收。根据中国民营企业纳税20强榜单,华为、腾讯、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全部在列,其中华为的纳税总额超过1000亿元。虽然统计口径不同,但企业所得税更能直接衡量企业的纳税贡献。腾讯、招商银行、万科、比亚迪、华为是深圳纳税贡献最高的五家企业。单看企业所得税,腾讯2023年缴纳了433亿元,华为同一口径的数据是106.4亿元,比亚迪则是59.25亿元。
民营科技企业不仅是深圳财政税收的贡献主力,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2023年,深圳研发经费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R&D经费投入强度6.46%,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城市第二,仅次于北京。深圳的创新几乎都来自于企业,素有“四个90%”之说:90%的研发机构、90%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腾讯、华为、比亚迪三大民营企业既是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也是纳税贡献最大的民营企业,支撑起深圳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超级定位和充沛财力。呵护企业、创造和竞争,才是城市保持活力的关键。
地铁作为城市发展的动脉,其竞争力不仅体现在运营里程的总量上,也反映在客流强度的活力上。当前,北京和上海在地铁运营里程上并驾齐驱,争夺着地铁第一城的称号,而广州和深圳则在客流强度上展开激烈较量
2024-07-12 13:32:03中国地铁第一城高手间的对决,往往在瞬息间决出高下。据统计,今年头四个月,深圳累计进出口额达到1.41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跃升31.8%,占广东全省的半壁江山,具体为50.3%,在全国范围内则占据了10.2%的份额
2024-05-23 13:08:02深圳突然反超上海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刘长春作为中国首位奥运选手登场,这标志着中国奥运征途的启程。在此之后,中国运动员们在奥运舞台上的表现愈发亮眼,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屡创佳绩
2024-08-23 11:18:08中国奥运金牌含金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