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车企陆续公布了上半年业绩,其中,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头羊,成绩格外亮眼,营收达到3011亿元,盈利136亿元,远超上汽集团。然而,并非所有车企都如此幸运,特别是新入行者,仍面临亏损困境。
小米汽车作为新晋选手,尽管上半年营收64亿元,却承受了18亿元的亏损。其二季度车辆交付量为2.7万辆,意味着每卖出一辆车,亏损超过6万元。实际上,多数新能源车企尚未跨过盈利门槛,亏本销售现象普遍,如蔚来和小鹏的单车利润均为负数。
北汽蓝谷的情况更为严峻,上半年净亏损高达25.71亿元,四年内累计亏损超250亿元,仅售出2.8万台车,估算下来,平均每辆车亏损约9万元。
当然,市场中不乏盈利的车企,如特斯拉、比亚迪、理想和赛力斯等。理想专注增程式混动,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车型表现抢眼,两者上半年净利润均超过16亿元,显示出规模经济在汽车行业的显著作用。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产品迭代速度加快,如极氪汽车一年内完成三次产品更新。为了保持竞争力,企业不得不频繁推出新品并降低售价,即便亏损也要确保市场份额。
小米汽车正致力于扩大产能,目标全年交付12万辆,高盛预测其或将于2028年转亏为盈。亏损背后,高额的研发和销售费用需通过规模化生产消化。成本控制与产品智能化成为关键,如小米汽车正向特斯拉的高毛利率看齐,而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也实现了扭亏为盈。
在这个高度竞争的环境中,短期亏损是许多新能源车企采取的策略,旨在快速占领市场。但从长远角度,找到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升产品质量和性价比,才是生存之道。智能系统的集成也成为差异化竞争的焦点,华为的合作案例展示了技术赋能在提振销量上的潜力。
综览全局,价格战非长久之计,探索盈利模式才是根本。市场自然会选择强者,无论是规模驱动的特斯拉和比亚迪,还是产品创新为先的小米和华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塑汽车行业格局。而对于亏损卖车的现象,它既是行业竞争的残酷现实,也是推动进步的催化剂。上半年亏损几十亿元,车企拼命求生!
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价格战持续升温,不仅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也给下游的汽车经销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销商正面临车辆售价低于成本、品牌销量滑坡以及与制造商关系紧张等问题,经营压力巨大,整个行业被焦虑笼罩
2024-06-30 14:18:29价格战拖累8月25日,赛力斯公布了2024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指出,公司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50.4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89.5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了16.25亿元
2024-08-25 17:52:13赛力斯2024上半年营业收入650.44亿元8月7日,资生堂发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该时期内,公司的净销售额达到5085.36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9%
2024-08-09 11:30:00资生堂上半年亏损超27亿日元8月20日晚,小鹏汽车公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报告亮点包括营收大幅增长61.2%,达到146.6亿元,同时毛利率从负值跃升至13.5%,显示出公司在成本管理和运营效率上取得了一定进步
2024-08-22 14:38:21小鹏汽车上半年亏损26.5亿元进入今年,多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如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福特、通用等,纷纷调整了其全面电动化的战略目标。沃尔沃也宣布放宽2030年全面电动化的期限,预估其产品线届时将继续包含混合动力车型
2024-09-14 10:05:12福特电车亏损过大、沃尔沃不再坚持电动化目标……多家车企寻找增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