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强制购物现象难以根除?以云南五天四晚的行程为例,基础开销至少需1300元,加上各环节利润需求,合理售价应在2500元以上。然而市场上充斥着远低于此成本的旅游产品,其盈利依赖于购物和自费项目。非标准化的服务性质为低价团提供了操作空间,比如减少餐饮标准、降低住宿条件等,甚至连保险也成为获利手段之一。
随着低价团问题的曝光,商家开始采用更隐蔽的手段,如将购物点伪装成博物馆或景区,或调整价格策略误导消费者。有观点指出,旅游本质上属于高端消费,低价团是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在互联网平台监管不严的背景下,低价团问题愈发凸显,正规旅游定制服务面临挑战,依靠私域流量的小型旅行社成为少数能够维持运营的实例。
最终,旅客在选择最低价产品时应意识到,旅游行业的真正优惠并非轻易可得,旅行社的利润更多源自信息不对称而非大规模采购的折扣,尤其是在知名景点上,几乎不存在显著的折扣空间。因此,追求极致低价或许并不可取,旅游市场的透明度正在提升,旅客应更加理性比价,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7月12日,一位海口网友分享了自己母亲坚持参与一个看似不寻常的老年旅游团的经历。这个旅游项目声称只需40元即可享受桂林四天三夜的旅程,包括食宿,引起了广泛注意
2024-07-17 13:16:53对话母亲报40元桂林团当事人低价团转卖游客一人50元,在“40元4天3晚游桂林”事件的背后,“低价游”灰色产业链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
2024-08-13 15:45:37低价团转卖游客一人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