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党成孝谈《哈耶克论哈耶克》
一
1974年,当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哈耶克时,颁奖词对他在“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的称赞只有寥寥数语,相反,更多肯定则指向三十年代以后他“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洞察性分析”。因出版《通往奴役之路》而在经济学界名誉扫地的哈耶克就此重回公众视野。这是战后故事转折的一个预示: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3年的彻底崩溃,以及一个同时面临通胀和失业的欧美世界,都使凯恩斯主义的药方信誉扫地。而哈耶克对完全市场作为自由社会必要基础的辩护则在即将到来的、席卷全球的改革时代重新受到肯定。故此,连其支持者后来也乐于承认,“哈耶克的最终胜利是由文化和政治变革而非理论论证的说服力所推动的”(17页)。这造就了哈耶克的预言者身份,并将他框定在了二十世纪理论与现实缠绕的图景中:他所观照和提出的问题与这一世纪前半叶政治与社会体系的运行相关,而对问题性质的哈耶克式认识则要延宕到战后、在一系列政经实践失败后才成为欧美世界的共识。
然而,倘就其主张与现实的交错而将哈耶克完全归于二十世纪,则不仅对他所倚赖的智识和趣味传统熟视无睹,而且必定要对其后期作品向大的思想传统回归的尝试加以忽略。个人经历的影响,使哈耶克的研习倾向以及研究视野,理所当然地站在二十世纪专业化倾向的对立面上。他的维也纳岁月中,那种“不必局限在自己学科之内”(72页)的修习方式,“伴之以超乎寻常的智识刺激”(74页),读之恰如阅读马克斯·韦伯近半个世纪前经历的海德堡岁月。这是十九世纪洪堡的柏林大学模式在二十世纪的余晖,背后是作为知识聚集地、其蓬勃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一路持续至二十世纪的维也纳。另一方面,维也纳时光中对他有重要影响的老师们,身上多带着十九世纪的知识风格和品味。以哈耶克的经济学启蒙老师卡尔·门格尔为例,他对竞争性市场中价格作为主观评价过程的无意识结果的阐释,完全是在同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学派的观念对立下做出的。林林总总的经历决定性地造就了哈耶克对前一世纪的偏爱,他钦慕阿克顿勋爵,讽刺凯恩斯对十九世纪经济史的漠视和无知,并曾自诩在心理学理论上,他“是一个来自十九世纪的幽灵”(21页)。这样的哈耶克不可避免地带着十九世纪的观念遗存来审视二十世纪。
5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一项支持巴勒斯坦的决议,这一举动随即遭遇了以色列的强烈不满。以色列外长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表达抗议,认为该决议实质上是对哈马斯的褒奖
2024-05-11 14:28:00学者谈以色列为何不承认巴勒斯坦国台湾地区“大选”今天举行投票,投票时间从上午8点到下午4点,预计晚上7点可知“大选”大致结果。岛内有媒体发文指出,这次选举是战争与和平的选择,呼吁民众在投票前一定要掂量清楚。
2024-01-13 13:29:29台湾地区今日“大选”投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知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一次YouTube访谈中阐述了他关于中美关系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发展对美国霸权构成挑战而非威胁,美国社会对于中国崛起的恐惧已经达到非理性的“神经质”状态
2024-05-29 19:41:57美国专家称美对华恐惧已经失控中国驻巴西大使祝青桥在5月16日的巴西著名财经杂志《审视》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论站得住脚吗?》
2024-05-19 11:03:35驻巴西大使谈所谓“产能过剩论”数学高手姜萍的故事近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她与中专背景形成的鲜明对比,让人们在赞叹其成就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如何培养和支持类似“偏才”与“怪才”的深入讨论。
2024-06-18 14:51:30清华学者阎琨谈偏才怪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