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15名研究生因师德师风问题状告导师郑某,校方迅速作出反应,取消了郑某的导师资格。然而,这起事件意外触发了另一个敏感话题——青少年科创比赛中家长的舞弊现象。
据举报,郑某曾要求两名研究生为其初中女儿完成科创比赛项目,但最终未能取胜,郑某因此责骂他们:“连初中的事情都做不好。”随着舆论关注,网友深入挖掘相关赛事,发现某些获奖项目的复杂程度远超中小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范围,如“基于PID断续足迹追踪及视觉避障锁定的生物保护机器人”、“早期肺癌诊断研究”等。这些题目令许多大学生自叹不如。类似情况随后在上海的青少年科技竞赛中也被网友举报。
面对这些高难度的科创题目,网友戏称比赛已成为一场父母之间的代理人战争。实际上,此类现象早有先例。2020年初,多个小学生因癌症研究获奖引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公正性争议。最终,中科院研究员陈勇彬承认参与了孩子关于直肠癌基因的科创项目,其子所获云南省一等奖被撤销。
当前,部分青少年科创活动,特别是获奖项目,呈现出浓厚的学术色彩,与中小学生身份难以匹配。事实上,类似现象在出国留学领域早已显现。西方国家在大学录取时注重分数以外的素质,如科技创新项目、公益活动等,由此催生了一批“背景提升”公司。这些公司为学生定制各类项目、活动乃至国际竞赛、展览等,其中以科创项目最为热门。通常模式为学生加入教授项目组挂名,若幸运或许能在论文中署名,教授还会出具推荐信。但这一切均以金钱交易为基础,费用因教授资质、学校排名等因素差异显著。
在6月29日的直播中,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的18强赛分组情况揭晓,中国队被分配至C组,同组对手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巴林以及印度尼西亚
2024-06-30 09:05:56南野拓实谈抽签:印尼也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