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达广场,作为万达集团总部的所在地,不仅是万达商业帝国的实体象征,更是其精神象征。然而,在资金压力之下,这座标志性的建筑已被出售。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期,北京万达广场实业有限公司经历了工商变更:原全资股东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坤华(天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高达99.99%,另一新进股东坤元辰兴(厦门)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0.01%。与此同时,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亦有所调整。
关于万达商管此前的对赌协议,业界已有诸多讨论。事实上,万达自去年起便已深陷流动性困境。值得注意的是,众多以住宅开发为主的内地房企,往往持有一定规模的商业物业。在当前商品房住宅销售低迷、房企现金流日益紧绷的情况下,抛售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商场、酒店等自持物业,正成为房企降杠杆、化解债务的关键举措。
万达并非孤例,中国金茂在出售北京威斯汀酒店时指出,交易带来的现金与利润将助力公司改善财务状况及优化运营资金;华侨城亚洲则在公告中表示,出售上海宝格丽酒店旨在盘活资产、加快资产周转,所得现金流将用于偿还债务、降低负债水平。
显而易见,近两年市场上不断涌现出一批优质且稀缺的酒店资产待售,其根源在于母公司的现金流压力迫使它们采取断臂求生的策略。
仲量联行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内地酒店类资产投资交易额达到239.4亿元,较2022年的141.3亿元大幅增长69.4%。这一交易规模占亚太区酒店投资市场总额的32.3%,使中国内地成为该区域交易额最高的市场。
2023年酒店卖家近四成来自民营企业,另有25%来自国有或央企背景,如中国金茂、华侨城等。此类资产处置契合当前国央企的投资策略,在“投、融、建、管、退”的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目标下,通过成功退出案例引领行业。
自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走低,其问题严重性已与地方债、老龄化并列,成为国际机构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因素,并在国家经济会议中被列为亟待解决的风险点。楼市萧条导致房企回款困难,资金链承压,进而引发相关理财产品与信托产品的风险暴露,同时对下游供应商形成债务传导压力。尽管国家鼓励信托为房企提供流动性支持,但在房价持续下滑的背景下,银行出于对金融系统风险的考量,对放贷持谨慎态度。
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的形势下,住宅、商场、写字楼等多种地产资产的租金及投资价值均呈现下降趋势,酒店资产估值亦处于探底阶段。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企业出售旗下物业以筹集资金,而资产估值接近底部也将吸引更多的潜在买家入市,新的一年或将见证物业、酒店交易额创下新高。
十六年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将集团总部迁至北京建国路上的万达广场,这一举措标志着万达步入“百MALL时代”,王健林自此踏上问鼎中国首富之路
2024-04-20 06:47:47王健林把万达总部都卖了王健林继续出售万达广场太仓万达广场转手中联基金,12月28日消息,王健林正在履行此前向投资者透露的出售万达广场的计划。最新消息指出,继续履行其向投资者透露的出售万达广场的计划。
2023-12-28 10:06:07王健林继续出售万达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