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写小说也好,还是写戏剧也好,我们最终要完成的就是对人物的塑造。我们希望能够在我们的作品里出现典型的人物,在我自己的作品里没出现过,在别人的作品里也没出现过,成为文学史上的这一个,这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当然,我能不能做到,这要读者来检验,要历史来评判。”
在文学阅读中,莫言也认为我们需要用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对过去的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即使是蒲松龄、曹雪芹、托尔斯泰、肖洛霍夫、巴尔扎克、雨果等等伟大的作家,他们的创作同样会受到时代的局限。
“我们这些1980年代开始写作的作家,将来被我们的后人评价的时候,依然是这样的,而且也是客观事实。我们有明显的时代的特征,我们也明显地受到时代的局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代一代的作家来持续地写作。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够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更没有一个作家能够满足千秋万代的民族阅读的需要。”
在他看来,不要神化任何一个人,也不要有意识地妖魔化任何一个人。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文学阅读的基本原则,更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莫言长篇小说
内心的需要
也有人说,文学似乎不再是现在莫言唯一重要的事情。
这些年,当有网友提问“什么活动可以请到莫言”,莫言已经为一件事自愿参加了无数场活动,也前所未有地几次发表公开演讲、参与现场直播。
这件能让获奖后一向低调的他“大张旗鼓”的事,就是慈善。
王振一直记得那个场景,2023年5月20日,为了赶上武汉的慈善演讲,莫言在上海虹桥火车站右手拉着行李箱,左手拿着身份证,穿过人群,钻过栏杆,在扶梯上疾走,在平地上飞奔。两人后脚刚刚跑进高铁门,就听到一声急促的哨声,之后当当地关门了,“那时,他完全忘记自己是个年近70的老人。”
12月15日,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中国作协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年度影响力人物”活动现场,有读者携带图书请莫言签名,在签了两本自己创作的《鳄鱼》《生死疲劳》后
2023-12-16 14:17:20莫言替余华给粉丝签名在山东泰安的一个公园里,发生了一桩温馨而感人的故事。一名小男孩不慎落入水中,他的同伴虽尽力施救,但未能成功。危急时刻,一对正好经过水边的母女迅速作出反应,不顾自身安危,联手将两个孩子从水中救起
2024-06-05 07:36:19母女俩下水救溺水男孩获见义勇为奖公众号“莫言”于15日发布了一篇推送——《莫言:今天收到了余华的投稿》。文中,余华和莫言的头像引起了广泛关注。余华选用的是曾在网络走红的“潦草小狗”形象,而莫言的头像同样是一只与其本人神似的可爱小狗
2024-04-16 15:38:31余华给莫言公众号投稿6月28日晚,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颁奖典礼上,电视剧《繁花》大放异彩,荣获包括最佳中国电视剧在内的五项大奖,成为当晚舞台上最耀眼的存在
2024-06-28 23:01:29《繁花》获白玉兰最佳中国电视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