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13个案例,“土坑酸菜”事件无疑是影响最大的,受冲击的也不仅仅是统一等方便面品牌,还有整个酸菜“产业链”,让众多消费者闻酸菜色变。
据媒体报道,湖南省华容县已经启动了对芥菜加工产业的整顿,全县的芥菜加工厂都停产、排查。
据了解,
华容县拥有国内最大的芥菜种植产区,2021年面积达到24万亩,年产值80多亿元,85%的酸菜原料出自此地。
当地有39家企业在加工芥菜,而在被315晚会曝光前,处于舆论漩涡中的插旗菜业,本来是当地最有希望上市的公司之一。
在华容县三封寺镇,还设有专门的“华容芥菜产业园”,当地政府还为此投资了10.5亿元。这对一个中部县城来说,这是非常可观的。
此前,华容县大约有13万人从事与芥菜种植、加工的工作,他们也从中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每亩收益可达1500元。
不过,随着央视的曝光、后续的发酵,“土坑腌制”的酸菜加工方式引发广泛争议,华容的芥菜行业遭遇“灭顶之灾”,似乎不太可能再回去了。
摆在华容县面前的,是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模式,让土坑升级为真老坛。
“土坑酸菜”事件的发生,对华容的芥菜行业来说算是“灭顶之灾”。华容县,是国内最大的芥菜种植产区,85%的酸菜原料出自此地。小小的芥菜,撑起80亿元产值,供养超过13万华容人的生计。
一夜之间,行业陷入停顿,农户的芥菜也发愁销路,种植大户的损失可能超过百万元。受此事波及,华容县30多家酱腌菜企业已从3月16日起停工停产,所有企业需开展自查自纠,立行立改。
华容县政府一位内部人士指出,“土坑酸菜”事件将重创华容县酸菜产业,“酱腌菜是华容县的支柱性产业,这次事件对行业有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很大打击。”
华容县被称为“芥菜之乡”,2008年,“华容芥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据华容县政府网站显示,到2017年,华容全县芥菜种植面积22万亩。以芥菜为原料的酸菜产业也在华容县逐渐发展壮大,酱腌菜加工企业达39余家,芥菜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总产值达到43亿元。
作为华容县较大的蔬菜再加工企业之一,据插旗菜业官网显示,该公司为省级农产品的龙头企业,流转农户土地2000亩,拥有4条现代化蔬菜加工生产线。
华容县酸菜业内人士称,用土窖腌制芥菜是传统的酸菜腌制方法。一般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挖下1-1.5米的深坑,在坑内铺垫薄膜,然后一层新鲜芥菜、一层盐地铺平,再用薄膜封好,用土填平腌制,根据天气情况,半个月至3个月的时间即腌制完成。
据业内人士介绍,土窖腌制的优点之一就是方便。农民将芥菜收割后,在田间地头晾晒两天,然后就放入土窖中腌制。而且当地人觉得,用土窖腌制的酸菜“风味更好”。但是,用土窖腌制芥菜,在腌制前“不可以清洗,因为过水后芥菜逐渐发酸发烂,就会腐坏掉。”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卫生的要求提高,田间地头腌制的芥菜质量已难以匹配现代化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的发展,土窖腌制芥菜过程中产生的高盐残液横流,也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根据湘菜杂志报道,从2004年开始,华容县委、县政府便联合当地芥菜加工企业,全力推进芥菜工厂化腌制。
早在2018年10月,华容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就曾印发“酱腌菜”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将整治任务分解到了各个职能部门。工作方案提出,严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亚硝酸盐类物质或其他非法添加剂;严禁土坑发酵制作酸菜,对卫生或生产条件差、不按标准规范和规定流程组织生产等不按规定范围、限量和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监督整改,召回问题食品。
“土坑酸菜”事件被曝光后,对于监管层面存在的问题,据岳阳日报报道,3月16日晚,华容县决定对存在监管不严、履职不力等问题的食品安全监管负责人进行追责问责,对华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何芳给予停职检查处理,对华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党委委员、副局长徐育军给予免职处理。
2022年3月28日,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插旗镇众城村,老农蔡妮珍怀中的芥菜,是加工酸菜的主要原料。
2022-05-04 08:23:57“土坑酸菜”事件后据信用中国网站消息,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涉事加工企业岳阳市君山区海霞酱菜厂(普通合伙),因生产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未按规定实施生产过程控制、从事虚假商业宣传
2022-06-24 15:50:39土坑酸菜涉事企业被罚109万元原标题:“土坑酸菜”11家企业复工:带检测报告复产央视3·15晚会曝光“土坑酸菜”后,在湖南当地引发巨大反响,并立即迎来整改风潮。
2022-05-23 11:21:27“土坑酸菜”11家企业复工台东县民意代表许进荣(台媒 资料图)海外网5月24日电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24日报道,自今年1月起连续几个月,台军方频繁在台东县成功镇外海试射导弹,对渔民生计造成严重影响。
2022-05-25 01:20:53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