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秦晓调到了招商局任董事长,执掌一方。秦晓的调动很正常,他在中信待了十几年,新岗位的空间更大。后来,我还曾和秦晓开玩笑,“从领导班子配对来看,你配合王军董事长5年,我配合了6年,比你还多1年。”
凤凰网财经:当时遇到过什么比较大的困难吗?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孔丹:当时,我们遇到一个情况,中信要不要发展综合金融。中信集团原来叫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我们要改名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希望把原来的金融性机构转为集团下属业务,包括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保险公司等。2003年,我们专门跟国务院做了报告,当时我陪着王军去给马凯副秘书长陈述,提出希望把中信变成一个金融控股公司概念来运营。
最终,镕基总理没有接受这个意见,他同意中信集团重组,但在中信集团成为金融机构问题上并没有松口。为什么?因为当时中国监管经营模式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如果成立一个金融控股公司,这与法规不合,现有的监管模式也不能匹配。中信集团本身不能做金融机构,不能从事金融业务,后来,我们就变成了控股公司的模式,这个模式一直持续到2014年在香港上市,基本维持这样的基本框架。
2003年的这个重大改革也得益于早期王军和秦晓所推动的战略布局。早期,王军和秦晓就开始缩短战线,把业务调整更集中,为后来金融和非金融业关系处理作了铺垫。在这次改制后,中信集团基本处理好了金融和非金融业的关系,形成金融和非金融相对均衡发展的局面。
很多金融集团公司可能曾想成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最后,正路不走走了斜路,比如安邦系。
我认为混业经营模式还需要探索,应审时度势,既要看到金融控股集团模式的优势,也要看到它的风险。此前的几次金融性风险都和混业经营有关系,通过不同性质金融业务套利,脱离实业进行金融自我循环,资金出现层层套利。所以,这也成为了资管新规监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