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本质上是一个房地产概念,起初源自于房地产企业选址的标准。这一概念是随着这些年房地产行业的火热以及房价的飙升而变得根深蒂固的。
“新一线”是借助这一热度而衍生出的新概念,其本质上是一个针对城市商业维度的传播概念。
正如榜单制作方所称的,这个榜单是中国城市的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然,该榜单对于城市的分级,也是基于商业魅力这一维度而言,而非对一个城市的综合性评价。
也就是说,这份榜单的外延很大,但内涵偏窄,更准确的定义为“商业新一线城市”可能更合适。
如果细究这个榜单在“新一线”上的标准,至少有几个问题需要回答——
一是为什么是15个城市,而不是5个、10个甚至20个?
二是指数得分排名第15的无锡是47.79分,那第16名的昆明以及紧挨着的大连、厦门分数差了多少而沦为了二线城市?
事实上,我们对于“一线城市”的认知,早已脱离了房地产、商业等方面的范畴,它实质上变成了人们对于一个城市在全国甚至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区域地位等综合性的考量和评判标准。这也是有些人看到15个“新一线城市”之后产生疑惑的原因之一。
▲上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定义“一线城市”离不开产业
除了商业,这份榜单对于城市的产业布局并未做过多的涉及。但一线城市的定义恰恰是离不开产业的。一个城市的产业定位和体量决定了其在整个国家甚至世界产业链上的地位,也决定了这个城市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