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国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基础如何?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期,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张务锋:近年来,国家稳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粮价市场形成机制改革,加大粮食库存消化力度,进一步激发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活力。特别是2016年实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玉米价格回归市场,企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极大地促进了玉米深加工、饲料等行业的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继续增强,粮食产业逐步向优势地区集中,产业创新力度增大,经济效益稳中向好。
与此同时,仍有一些深层次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粮食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中高端产品缺口较大,低端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关联度低。产业布局分散,集中度低,有些地方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加工流通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创新投入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等。
记者: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什么?如何实现?
张务锋:《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初步建成适应我国国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全国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2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粮食企业数量达到50个以上。
为实现以上目标,《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的五项重点任务。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着力增强粮食企业发展活力。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着力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发展粮食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新业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大力促进主食产业化,加快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与转化。强化粮食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着力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请问,《意见》在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张务锋:现阶段,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粮食库存充裕,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进口农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必须准确把握消费需求动向,着力增加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粮食及粮食产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