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老年人如何运动不受“伤”?应避开这些误区(2)

专家表示,老年人在运动中,首先需要注意与心脑血管相关的隐患。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逐渐衰退,对于运动的耐受力和运动带来的一系列机体变化的调节能力都相对较差,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

专家表示,运动中除了防范心脑血管意外,肢体的运动损伤也不容忽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骨骼和关节会出现退行性变化,肌肉力量减弱、弹性下降,骨骼密度降低,关节灵活性变差,很容易在运动中发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韧带损伤、骨折等。如果进行一些剧烈的跑、跳动作或不正确的伸展运动时,可能拉伤腿部肌肉或扭伤踝关节。运动中要量力而行,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

专家建议: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老年人在运动中一旦出现胸闷、头晕、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应停止运动,严重的及时送医。推荐低强度、低冲击的运动,如健步走、太极拳、游泳等,既能锻炼身体,又减少受伤风险。

“筋长一寸,寿长十年”有没有科学依据?

俗语说“筋长一寸,寿长十年”,很多老年人在运动中,比较喜欢压腿和各种拉伸,这样的运动方式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老年人过度追求身体的柔韧性,锻炼中进行大幅度的拉伸动作。专家表示,这样的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徐雁:拉伸本身它确实是会带来一些好处,通过这种拉伸,可以改善局部的这种肌肉的循环,减少包括排酸,让这个损伤之后的这种肌肉,更快恢复,所以它好处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它拉伸肯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 比如一些关节比较松弛,本身就不需要特殊拉伸的这种情况,你要拉伸的话,甚至会造成关节的一些松弛不稳,那么反而会带来更多的这种损害。那种关节强行的拉伸,最后反而造成撕脱骨折的这种情况都是存在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