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消费提示,警惕代诉陷阱,避免“维权反被坑”。记者调查发现,
目前有不少号称能代维权、代投诉的公司潜伏在社交平台,专门坑骗有维权需求的人,给受害人带来“二次伤害”。
消费者在维权时,一定要寻找正规渠道,不要轻信广告或留言。
一万元的民事纠纷
“法务费”付了七千
借给别人一万元,对方不还,怎么办?68岁的兰女士为这事已经发愁了好久。两个月前,她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有公司自称“专业法务团队”,能帮别人追讨欠款。兰女士抱着试试的心态联系了对方,没想到之后的经历堪称灾难。
“我司主营全国范围法律咨询,线上立案,民事诉讼处理。”接待兰女士的工作人员周某,自称是一家法律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听了兰女士对于事情的描述,周某声称,追欠款的事公司可以办,兰女士只要交800元的定金,公司就会把案子提交到“办案中心”进行处理。
周某的微信名用了“全国律师平台”的称呼,跟兰女士沟通时又声称可以联系律师。兰女士误以为这800元是请律师打官司的费用,于是就交了钱,还签了合同。可她没注意到,
对方提供的合同上写着,服务的内容仅限于“帮助进行非诉讼调解,出具催款函”,跟打官司就没有关系。
在那之后,兰女士每天都满怀期待,可她等来的并不是追回欠款的消息,而是周某发来的另一笔交费通知。周某称,兰女士提交的证据已经被法院所采纳,现在需要对欠款人的财产进行冻结,兰女士需要为此交纳3000多元的“财产保全费”。
又过了半个多月,周某称法院又查到了对方的一笔财产线索,要求兰女士再交纳一笔3000多元的“财产冻结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