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新能源汽车更易起火?起火原因是什么?揭开真相(4)

我们看到,电池热失控绝不等于一定起火。尽管热失控仍然可能会因为充电不匹配、涉水行驶等因素发生,但热失控后完全可以做到不起火,这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隐患。就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一则《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

然而,这个《安全要求》并不是首次提出,事实上,从2021年起,我国就已经开始实施了相关的一套安全标准。那么为什么时隔三年,要重新修订这套标准?

记者找到了这两个版本,对比发现新标准所做的主要修改,针对的正是电池在热失控后如何做到“不起火、不爆炸”。提出了针刺、外部直接加热、在电池单体内部布置加热片3种触发电池单体热失控的试验。提出只要触发热失控后,电池包或电池系统出现起火爆炸现象,该电池就不符合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要求。也就是说,只要起火就不合格。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因为电动汽车在普及,使用量越来越大,现在在中国已经是上千万辆的产量,(汽车产量的)30%以上,在全世界10%以上的新车也是电动车。

专家表示,当前,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新车上,这也是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逐步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当新标准正式实施后,将再一次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性。

我国形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安全保障体系

我们看到,从技术上热失控后能够做到不起火、不爆炸,国家也开始推出相应的标准和规定。不仅如此,当前,我国已形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体系。

专家介绍,“只要起火就不合格”这样严格的标准,在全球的新能源汽车管理中都是最高的。不仅是从电池生产制造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久前我国还发布了“电动汽车消防安全评价规程”,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火灾安全制定了测试和评价方法,形成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体系。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