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丁一鸣、刘志敏):有人讲,香港是文化沙漠。但也有人说,香港保留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香港这片曾经被外来殖民者统治、华洋杂处的土地上有什么样的传承?到今天,香港早已回归祖国,传统文化在香港近几年的保育与传承又如何?本台驻香港记者丁一鸣、刘志敏专访了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培凯教授。
郑培凯出生在中国大陆,小时候随父母播迁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后来又赴美留学,钻研中国历史。香港回归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98年,香港城市大学的校长张信刚教授找到他,想让他在城大出掌新成立的中国文化中心,在大学生里普及中国历史和文化教育。郑培凯回忆起那时张校长跟他讲过一段往事,促使他离开居住将近三十年的纽约,来到香港。“他决定要当校长的时候,他要见一些学生代表,他就问学生:‘你们会一点唐诗宋词吧?’学生都说:‘会呀会呀,唐诗我们都知道的。’张校长就说:‘那你们可以不可能背一首我听听?’第一位同学就背了:‘床前明月光……’第二个学生:‘床前明月光……’等到二十个学生全部是‘床前明月光’以后,校长就说,不行,这样不行,我一定要搞一个中国文化的基础通识教育。”
郑培凯认为,在港英时代,政府有意提经济而压文化,为的是殖民统治的利益。即使在那个时候,也有许多怀着浓厚家国情怀的中国人,或南渡而来,或远洋而来,在殖民体系下仍然奋力挣扎,试图为中国文化留存血脉。但这样的努力之路,艰辛而又崎岖。“很多的中国人,他觉得我是中国人,所以我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要特别保护,可是这样的人显然不是在社会上受到政府的支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成立的过程。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就是很多人关心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成立大学,我们希望中文也是大学的主要语言,中英可以并用的。可是在中文大学成立过程中是很艰难的。因为英国政府给了很多限制很多压力,钱穆离开很主要的一个原因跟这个也有关系。他是帮助成立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院长,后来当了副校长,都被逼走了。香港在港英时代是有相当多一些人,他们是卧虎藏龙,都是很了不起的。可是他们在社会上,从政府的角度讲,他是被排掉的。”
回归之后,土壤发生了改变,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始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上议事日程,民间也开始名正言顺、挺直腰板地高举中国文化的旗帜。郑培凯在城大以中国文化中心为依托,在香港大学生里面推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必修课,分门别类设置不同的课程。在校学生即时的反馈就不错,而等到学生们毕业、走上社会、沉淀几年之后,反馈就更加积极。“我在必修的6个学分里面,设了20个不同的专门科目,比如社会历史、古典文学、建筑的、庭园的……所以我们也请了20个专职的老师,每个人的专业都不一样,每个人都要教中国文化的传统,教的过程中可以从你的角度来教,学生就会有不同地兴趣。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都觉得非常好,他们得益很大。有少数的说这个对他没有太大帮助。可是我们后来发现,往往过了多少年他们毕业以后,他们会回来说他们受益很大。那我们就很安慰,觉得这对他的人生有帮助。”
虽然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视逐渐提升,但在郑培凯看来,由于巨大的历史惯性,现在香港社会普遍还是追求当下利益,追求所谓“学什么才有用”。“用,有短时间的实用,跟长远对一个年轻人在社会上长远的发展、对社会持续的发展,这个用,是不同定义的用。你说我学了电机,跟中国历史就没有关系。你生活在中国文化环境当中,因为你没历史认识的时候,你就对你自己的民族、国家跟文化有一个隔阂。这个隔阂很大的,因为你没学过任何东西。这就是我一直批评的无知的问题。你不能无知。你可以喜欢或不喜欢,你可以有你的选择,我经常跟年轻人说,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你不能无知,因为你无知做的判断,往往是害你自己。”
郑培凯现在还兼任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委员,在他看来,香港其实有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资本。香港从一个半世纪前开始,就游离于中国内地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之外,没有经历过天翻地覆的社会革命,整个历史脉络从清代慢慢沿革下来,还是保留了很多民间的传统文化沉淀。这些都是香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资本。“它有许多传统的文化因素不因为革命、战乱而变动。特别是跟这个家族祭祀、宗教祭祀、民间活动有关的,往往保存的蛮好。国内对整个一些涉及迷信的东西,取消的比较快,经常有很大的断裂,对宗族的一些仪式往往就丧失掉了。我们发现整个传统的宗族解体了。而香港很有趣,是不是传统的宗族也发生变化?也发生变化,可是很多仪式还保留着,很多香港的家族,到了春秋都要祭祀,到五年或者十年有个大祭、开祠堂大祭。其实他们的人都已经跑到世界各地去了,通通都回来,其实有点寻根的意思。这些就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比较好的东西。”
郑培凯认为,香港人总自嘲是“文化沙漠”,但事实上,香港历来对于文化保有一种开放的态度。与此同时,近年来内地对于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发扬逐渐恢复、提升,再挟着本来就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内地可以成为香港的老师;香港要多向内地学习,如何追求比现实利益更深刻的文化财富。“像上海、北京,文化底蕴很深,整个社会环境、父母都会(督促孩子)多利用时间呀、提升自己呀,别浪费时间,多读点书,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这是全社会的一个环境,这个环境会鼓舞人的。整个长期的文化底蕴重新被挖掘出来,能够帮助年轻人奋发向上。大体上来讲,国内的求学、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对于自己理想的追求或者专业的追求,是一个向上的趋势。”
文化是人精神上的根。香港曾经在政治上被刻意剥夺这种文化根源,但一代又一代在香港的中国人仍然戮力坚忍,在经济大潮的喧哗声中默默保存着文化之根。如今,香港早已回归祖国,而当今正是中华文化昂扬向上、昂首挺胸地传承、发扬的时代。在包括香港在内、整个中华民族的努力下,中华文化必将迎来又一个黄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