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温暖接力:在穗香港社工群像

2017-06-19 20:51:56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广州6月18日电(记者 陈寂)自从1997年广州逢源街道“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开始运作,梁秋莎穿梭广州和香港的工作与生活,至今已持续20年。

在香港,社工享有“北斗星”之誉。现为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内地服务发展总监的梁秋莎,则被称为“穿梭北斗星”。踏上跨越两地的通勤路线,经香港红磡站到广州东站再抵达逢源街道。——平时每个月有三个星期,梁秋莎都要进行这样的“穿梭”。“20多年,车费都30万(元人民币)了。”梁秋莎说。

在广州逢源街道,许多熟悉梁秋莎的街坊叫她“梁姑娘”。50多岁的社工梁姑娘,1995年加入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开启自己的社工生涯。从那时起,“梁姑娘”的亲切称呼就一直延续了下来,尽管20年间她的服务对象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我们社工的服务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断设计服务,整合资源为有需要的人服务。”梁秋莎告诉记者,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和逢源街道的合作随着粤港两地社会发展的变化渐行渐宽广。

1997年3月,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夕,为解决跨境婚姻问题而设的“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辅导中心”正式运行,开创穗港社会工作合作的先河;2005年前后,跨境家庭小孩上学难问题逐渐显现,“穗港青少年服务中心”又随之在逢源街道成立;2008年,在梁秋莎牵线搭桥下,广州荔湾区政府和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在逢源街道合办了“穗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政府购买服务的综合家庭服务中心之先河……

“穗港青少年服务中心”成立之初,中山大学社工系首届毕业生李伯平受聘为中心主任。这在香港人罗观翠看来,倍感欣慰与感动。

1971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罗观翠,于香港一个贫困社区开始自己的社工实践,成为社会工作在香港初发展时的“社工第一代”。40多年来,罗观翠在香港多家社工服务机构从事一线工作,也在香港多所知名大学任教。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香港的社工专业得到有系统的政策支持,慢慢地上轨道。”罗观翠告诉记者,香港社工的专业实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长足的提升。“这些有经验的人士刚好在广东发展社工起步的时候,因地利之便,也带着帮扶的热情,到内地以不同的形式分享香港的经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