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生命,为祖国澎湃——追记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8)

2017-05-18 00:01:3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时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至今保留着黄大年从英国给他回复的一封邮件:“多数人选择落叶归根,但是高端科技人才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能发挥价值。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

2008年,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

刘财只是试探性地把这一消息发送给了黄大年,没想到,他立刻启动回国。仿佛他一直在等待着这一时刻。

18年的英伦生活,毕竟有很多积淀、很多不舍。

他的科研团队再三挽留:“伙计,别走,你在这里,我们会有更多成果。”

可他知道,他的心里无论如何放不下那片温暖而辽阔的父母之邦……

朋友们不理解,年过半百,正该安享人生,为什么还要折腾?

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

没给自己留后路,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别墅、办好回国手续。妻子张燕也以最快的速度、最便宜的价格处理了自己的诊所。

那天,处理完诊所的售后事宜后,蹲在那一堆堆她不得不舍弃的中药及医疗器械里,张燕失声痛哭……

十八年的剑河生活,就这样“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黄大年回来了,成为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计划”专家。

高平很懂他:“是‘千人计划’成就了他,让他义无反顾、全身心地实现理想抱负,抒发他的爱国热情。回国,使他将事业和情怀融合在一起。”

回国这7年,是他人生高速运转的7年,是他带领团队高放“卫星”的7年,也是他被病魔一点点吞噬的7年……

整理黄大年遗物,王郁涵在他卧室床头柜的三个抽屉发现了满满的花花绿绿的治肝病的药,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不知有多少个深夜,黄老师靠着这些药物熬到天明。

当一次次从晕厥醒来,当一次次在外奔波舍爱妻独守家门,当女儿的婚期因他的忙碌而一次次被迫推迟,当一次次深夜中被病痛折磨得辗转反侧……

黄大年,你真的不后悔吗?

“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后悔过。”记者在黄大年留在母校的一份工作自述中找到了他自己的回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