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生命,为祖国澎湃——追记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9)

2017-05-18 00:01:3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父辈们的祖国情结,伴随着我的成长、成熟和成才,并左右我一生中几乎所有的选择:这就是祖国高于一切!”

赤子之心以出世的态度做学问、搞研究,以入世的态度爱国家、爱科学

从隆冬到初春,采访中,许多人描述了他们心中的黄大年。

黄大年对于我们,也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由陌生变得熟悉,由“高大上”变得有血有肉……

朱光潜先生谈过美的人生应该是:“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黄大年就是这样一个人以出世的态度做学问、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态度爱国家、爱科学,殚精竭虑。

这是一个纯粹的人。

回国这几年,黄大年在科研领域搅起一片涟漪。用高平的话说:“大年对待科学是很‘任性’的,他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关系,不允许‘你好我好大家好’,如同一股清流。”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项目,涉及经费十几亿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深探项目,黄大年回国不久便出任该项目第九分项的首席专家。

如此庞大的项目,如何有效组织科研力量,让项目在一个统一的目标下取得成果,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

黄大年站出来,提出“公司化”“绩效化”管理理念,“借鉴欧洲大公司的相关管理经验,在总目标下,赋予相关负责人具体任务,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

“我们是科学家,不是工程师!”不少人反对。

有人说,这个人“不食人间烟火”。

项目启动要先写规划,有些专家承担的科研任务比较多,不能全程参加,他不论名头大小,一律通报:“如果想要点卯挂名,就不用来了。”开论证会,无论什么人在场,他发言从不穿靴戴帽、寒暄客气,而是直面问题,一针见血。

第九项目斥资逾3亿元,很多机构和单位想要分一杯羹。不看介绍材料,不提前通知,他直接钻进人家的实验室和车间,查验对方资质水平。自认为和他关系不错的专家找来,想替某研究机构“拉点儿经费”,他一句“我没有对手、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直接把对方“噎个半死”。后来对方发现“居然连吉林大学也没有多拿一分钱”。

有人说,这个人“吹毛求疵”。

他认为“尖端的技术要有先进的设备”,要求设备采购货比三家,提交调研报告;他强调“技术指标不能模棱两可”,任何一项说不清楚,他都不予签字;他要求PPT演示“无懈可击”。不到最后期限,他都会一遍遍修改完善,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