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海公园南侧的文津街,因藏有《四库全书》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闻名。这里还曾是中国最高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的院址。
1950年至1966年,中国科学院院部机关设在文津街三号院。院子不大,只有一片椭圆形草坪和一幢棕色西式楼房,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钱三强等人都曾在此办公。三号院对面就是中南海,自新中国成立,科技事业就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一直占54%以上,到了19世纪骤降为0.4%。“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很多贡献,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在中国发生?”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编纂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李约瑟之问”。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内科技从业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职研发人员只有500多人,工业技术整体水平很低,现代科研几乎一片空白。
当中华民族跨越百年沧桑重新走上复兴之路,如何聚力科技创新发展实现赶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被写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华罗庚、赵忠尧、钱学森等一批旅外知名科学家相继辗转回国,带头挑起重担。
“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1956年1月,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2月1日,毛泽东设宴招待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森按照请柬来到宴会厅37桌,却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这时,工作人员领着他来到第一桌,在紧挨毛泽东座位的右面——第一贵宾的位置,写着钱学森的名字。“学森,请到这里坐。”原来毛泽东在看宴会来宾名单时,单独把他的名字从37桌勾到了第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