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之光——来自山东省寿光市的蹲点报告(5)

2019-04-19 16:16:0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就这样,我国北方冬季普遍存在的吃菜难问题,起于三元朱村,成于寿光市,在一个党支部书记的率先攻坚中,悄然化解。

攻破了大棚难题的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寿光,在我的身边,有一个战斗的群体。”王乐义说。

崔玉禄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在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226户村民同样靠大棚蔬菜为生,不过蔬菜主要出口俄罗斯。记者进村那天,村民崔江元早上才摘了500斤西红柿卖给村里合作社。他随手摘下1个红彤彤的西红柿放在记者手里,一咬,满口鲜嫩,感觉皮稍厚点。他说,这是专供出口的厚皮西红柿。

崔岭西村的蔬菜出口,是党支部书记崔玉禄的功劳。崔玉禄今年57岁,2002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前当过外贸经纪人,2007年担任党支部书记。他说自己的座右铭就是“把公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村里就没有办不好的事”。而经纪人的眼光和头脑,使他在产业致富上比别人多了些办法。2018年,崔岭西村集体经济收入360万元,人均纯收入2.8万元,连续保持稻田镇“首富”。

在洛城街道黄家庄村,刚从大棚回到自家楼房的村民韦孝忠告诉记者,村里能像现在这样好,“得亏有了一位好带头人”。他说的好带头人,是2014年上任的党支部书记黄春海。黄春海上任后,分门别类地解决产业发展与村庄环境整治,几年下来黄家庄村就成为文明富裕村。

在寿光,更多的党支部书记像一群屹立在乡村田野的“堡垒”,像一只只高飞的“领头雁”,带领全市975个行政村的村民,一村一品,共兴产业,共同富裕,使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249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000多元。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