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新闻专题报道 > 中国梦365个故事 > 正文

[中国梦实践者]为了华灯璀璨——记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华灯班

2018-08-08 18:33:15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副班长宋晓龙是个跟华灯有缘的人。他家三代都是“掌灯人”,爷爷宋志龄十几岁就在皇城周边街巷点煤油灯,后来煤油灯变成电灯,爷爷变成修灯的。“每天天蒙蒙黑就出去了,骑着大二八自行车,车前大梁上挂两个兜子,装着保险丝、螺丝,车后两边挎带两副脚扣,一大一小,车后座架上放两盒灯泡,晚上去责任区转,12点多才能回家。”宋晓龙说。

到了父亲宋春生,又是在路灯队干一辈子。宋晓龙记得,自己小的时候,总感觉父亲跟别人不一样。“人家都是白天上班,晚上休息,我父亲正好相反。”那时的宋晓龙就对路灯产生了兴趣。

2003年,宋晓龙第一次登上华灯车,没有恐惧和晕眩,有的是巨大的兴奋。“我就想知道,爷爷和父亲奉献一生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样的。”

10多年来,由于工作原因,宋晓龙几乎没有在家吃过年夜饭。对他来说,回家时已是凉了的饺子、落幕的春晚,更是大街上、胡同里每一盏放着光亮的路灯。

从自行车到大板车再到敞篷大解放,直到现在的工程车,从人工挖掘杆子坑到机器化10分钟搞定,从自带干粮到盒饭、从盐汽水到冰镇饮料,宋家三代人见证了城市路灯工作的变迁与发展。宋晓龙非常明白守护华灯的意义:提到北京就想到天安门,提到天安门即可想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华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常理)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关键词:照明华灯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