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西长安街街道创立的全国首个基层政府大数据中心帮了石秀荣不少忙。自从大数据中心启用,西交民巷社区的网格员们就多了一部工作手机,预装在手机上的“数字红墙”APP成为他们离不开的工具。只要发现自己负责的社区网格里有情况,网格员便会打开“数字红墙”,拍照、填写、上报,信息直达街道,问题以“秒办”速度解决。
在社区服务站内部,为居民办事的效率和为民服务的精度,也已今非昔比。记者采访中,正遇西交民巷社区老龄办主任姚晓琳在服务站大厅值班,窗口接待岗位上只看到两名工作人员。姚晓琳虽说对口负责老龄工作,可每位前来办事的居民,无论是咨询还是递交材料,她都会热情接待。
姚晓琳告诉记者,依托街道大数据平台,西交民巷社区启用了“一站式综合业务受理平台”,接待工位从过去的四五个减少到了两个,可每个工位都是“全活儿”,居民办事再不用因为找不到专门负责对口业务的人员反复跑了。
前台值班人员遇到不熟悉的业务怎么办?姚晓琳拿出一摞便条,笑着说:“我们早都做好了功课。居民办理最多的业务,办事程序和所需材料我们都做成了便条,比我们说的明白。材料齐全的,我们负责代收,再转交专门人员办理,办好了通知居民来取,居民普遍反映我们办事效率提高了。”
西长安街街道工委书记陈振海算过一笔账,在整个街道,如果所有公共服务纳入“一窗受理”,街、居两级窗口人员将节省21%,这些节约出来的人力足以把“等民上门”变成“送政上门”,将公共服务体验延伸到居民家中。
与此同时,在白塔寺社区,一个由西城区民政局、新街口街道、华融金盈公司共同开办的社区“共享会客厅”吸引无数目光。这个“会客厅”集纳了“共享厨房”“传统供销社”“共享书房”“共享工作坊”等丰富的服务内容,为居民打造了一个聚会、联谊、学习、消遣的共享工具。
今年春节,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白塔寺庙会又现身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精神在这里巧妙融合,推动着红墙意识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