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意识新实践|当代“鲁班”靠老规矩传承木匠手艺

2018-04-25 13:46:40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徐永祥和搭档毛刚将自己的木工活搬进白塔寺会客厅,建立起“阜城劳作社”。图为徐永祥正在制作量尺。千龙网记者 查甜甜摄

徐永祥和搭档毛刚将自己的木工活搬进北京白塔寺会客厅,建立起“阜城劳作社”。图为徐永祥正在制作量尺(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查甜甜摄

文/千龙网记者查甜甜

“可能对于工匠而言,每件作品的铸造、淬炼、研磨都是同样专注,但我更希望,将作品背后的文化传递给你们,安于形,熔于意。”白墙上的一段话,仿佛这个业余工作间“创始人”的无声“告白”。

70岁的徐永祥是这间业余工作间的“创始人”之一,木工活是徐老爷子的业余爱好。

半年前,位于北京西城宫门口东岔81号的白塔寺会客厅走进居民的视野,以“共享

理念打造的会客厅,陆陆续续汇聚起巧手编织社、安平伙食社、春晖缝补社、文笔社等多个“兴趣小组”。

徐老爷子和搭档毛刚也将自己的木工活搬进会客厅,建立起“阜城劳作社”。

走进会客厅二层的劳作社,中间巨大的木质方桌是徐老爷子的工作台,四周则是琳琅满目的工具、木材以及制作完成的老物件。

徐老爷子手中正在忙活着一把未完成的木质三角量尺,“以前传统木匠做活时需要用到的量具,全部都是由木材做成,不用一颗螺丝。”

此刻徐老爷子的话语带着几分喜悦,指着三角量尺的连接处,正是他刚刚完成的最关键的一步,用卯榫将量尺固定起来。徐老爷子解释,“相当于现在钉子或者螺丝的作用,传统的物件上不使用钉子,都是利用卯榫加固物件。”

关键词:红墙意识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