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7月11日电(记者刘紫凌、刘良恒、周楠)一个辣椒炒肉、一个清炒南瓜,这是年过六旬的罗金树老汉给自己做的午餐。84岁的母亲年初过世后,享受到“五保”待遇的他,又养了几十头猪,顺利脱了贫,在长沙城郊的黑麋峰过着平静而充实的日子。
作为湖南省会,长沙市经济较为发达,但一些像罗金树这样因孤寡年老或因病因残致贫的农户,依然如“插花般”星罗棋布。这种“插花式贫困”,一直是非贫困地区小康建设的难点、堵点。
近年来,长沙市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走出了一条攻破“插花贫”的有效路径。
精准识别“插花贫”
长沙市望城区桥驿镇黑麋峰村,距离长沙主城区仅30多公里。在长沙市民眼中,黑麋峰村是城市近郊风景秀丽、山好水好的“森林氧吧”“城市绿肺”,但曾经在世居于此的村民眼中,这里只是个地贫人穷的“山窝窝”。
黑麋峰村党总支书记李志国介绍说,尽管黑麋峰村离长沙城区很近,贫困人口却不少。作为湖南省定贫困村,全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户、291人。
黑麋峰村是长沙市“插花贫”的一个缩影。通过深入调查和动态调整,到2017年,长沙市共精准识别出贫困村8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4.67万户、134865人。
长沙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吴石平说,长沙市84个贫困村分布在4个区县(市)的49个乡镇(街道)。13.4万余名贫困人口分布在6个区县(市)的857个村(社区)。这些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相对分散,没有连成片,是典型的“插花贫”。
“因病和因残,是相对发达地区出现贫困人口的主要原因,分别占到6成和2成以上。”浏阳市扶贫事务中心主任罗永志说,还有少数人是因孤、因灾陷入贫困,这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有较大差别,因此帮扶思路也应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