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正式实施三周,作为垃圾分类的最源头,物业服务企业正从宣传动员、日常监管等方面发力,逐步完善垃圾分类的各项环节建设。业内人士指出,要把垃圾分类落到实处,在居民端和产业链端仍面临诸多难点,如居民投放准确率较低、垃圾清运环节出现“混装混运”问题、垃圾末端处理资源利用率低等。物业服务企业应提升前端和源头分类的积极性,打消居民对后端垃圾处理的顾虑。
1、提高分类精准率
北京市作为最早实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在垃圾分类上有一定基础,大部分居民知道大类粗分,但如何让他们参与进来提高垃圾分类整体的准确率,这方面还需进一步工作。
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物业公司发现了一些分类不够精准的问题。
某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有些居民没有分类习惯,“一包丢”现象仍然存在。在小区垃圾分类站点,一位居民将一袋垃圾随手一丢。垃圾袋里,塑料瓶、纸盒、零食袋、废弃口罩等全部混装在一起。
“虽然垃圾分类已在小区全面铺开,居民们也都积极参与其中,但是我们发现部分垃圾存在分类精度不够的问题。”亮马名居北京万科物业环境负责人范文韬表示,为了让小区垃圾分类更加精准,公司在加大向居民普及常识的基础上,聘请第三方查漏补缺,二次精细分类。类似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可回收垃圾,第三方回收公司将进行资源化利用。
“垃圾分类行动容易‘回潮’,需要反复巩固。”北京万科物业环境负责人白金龙表示,一方面需要在政府指导下,加强宣传力度,另外还需要完善垃圾分类的整个流程,提升前端和源头分类的积极性,打消居民对后端垃圾处理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