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巡礼】永不停歇的疫战:中国传染病防治70年(8)

【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巡礼】永不停歇的疫战:中国传染病防治70年(8)
2019-09-20 11:37:15 健康中国

(二)吴朝仁

曾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原北京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在细菌学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1955年创建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并成立病毒研究室、寄生虫病研究室和抗生素研究室(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前身),1963年后主要进行临床抗生素研究,为开创我国抗生素临床研究作出了贡献。参与主编《传染病学》等著作。与钟惠澜教授、曹钟梁教授等共同组建中华内科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前身),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分别于1962年在长春召开第一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1963年在黄山召开第一次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等,为传染病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王季午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著名的内科学、传染病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浙江大学传染病与寄生虫科创始人,1979年主编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传染病学巨著——《传染病学》,在传染病学领域人才培养、师资培养方面,以及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钩体病等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曹钟梁

我国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和传染病学家,从新中国成立前控制霍乱流行,到新中国成立后消灭血吸虫病,作为西南地区领军人物,亲临现场组织诊治工作。1958年四川发生钩端螺旋体病大流行时,亲临现场抢救危重患者,此后坚持现场研究长达30年。在钩端螺旋体病肺大出血领域确立了华西医学院在国内及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对病毒性肝炎,特别是重症黄疸腹水型肝炎也进行了较深入研究。

(五)毛守白

医学寄生虫专家,我国血吸虫病研究开拓者之一。在血吸虫的流行病学、免疫诊断、实验治疗、灭螺方法以及血吸虫生物学等领域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成果。1984年获第37届世界卫生大会“里昂·伯尔纳”奖,这是我国学者首次获此殊荣。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