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为评价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效果,原卫生部组织开展了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出生儿童HBsAg阳性率从1992年的9.67%降至2005年的0.96%,降幅达90%。2012年5月,我国通过WHO西太区验证,实现了将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控制在2%以下的目标,并提前实现了到2017年将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控制在1%以下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儿童感染率逐年显著下降,2014年第四次全国乙肝血清学调查显示,全国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为0.3%,较2006年下降超6成。
(五)病毒性肝炎、肝病防治
病毒性肝炎、肝病领域近年来的发展与国内感染病学界一大批专家的奉献是分不开的。
2000年,在西安召开的全国病毒性肝炎大会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斯崇文教授主导对《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了更新。200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翁心华教授与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庄辉院士共同牵头编写并发布了《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这两部指南的发布为推动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作出了积极贡献,指导了全国的临床实践。此后,该指南于2010年、2015年相继进行更新,目前正在更新第四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1.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所致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流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和疫苗接种等密切相关。1988年,上海发生全球最大规模甲肝暴发流行,超过30万人感染。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2007年甲型肝炎疫苗纳入国家计划免疫,我国多数地区已从甲肝高流行区转为中或低流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