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中国PPP回归理性:“规范”成下一步发展主基调

2018-01-04 18:39:59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他建议全国人大对冲突的部分出台解释,解释不了则修改,做一个顶层设计。他说目前缺少一个协调机构,国务院法制办只能协调发改委和财政部形成条例救急,但条例层级低,显然解决不了全部问题。

PPP“出海”

11月1日,承载了多项务实合作事项的《共建亚太地区PPP联络网合作备忘录》在上海签署。这份由中国财政部和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共同推动的文件,旨在加强亚太地区PPP和基础设施融资网络,分享PPP和基础设施融资信息与经验,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这意味着,不论在理论研讨领域还是在实务领域,运用PPP模式支持“一带一路”倡议,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中国已成为“一带一路”23个沿线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成为许多沿线国家主要投资来源地,合作涵盖农林开发、能源资源、加工制造、物流运输、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一批重大项目已陆续落地。

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表示,PPP将会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解决政府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又能创造新的产业链、新的增长点。

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财务总监傅俊元告诫说,走出去的企业做PPP项目,要根据自身实力和专业慎重选择。傅俊元说,绝大多数项目不太适合做PPP,基础设施项目周期长、回报低,加上有些国家经济、政治环境都不是很理想,有一定的风险。

他建议财政部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PPP项目也提供一些规范性的意见,避免企业盲目出去做PPP。

专家们表示,尽管海外PPP项目存在很大的风险,但中国企业经过上一轮“走出去”的风险洗礼,风险控制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在那些已经展现出诚意的国家,已经有PPP基础政策的国家,中国企业要抓住机会。

捷克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理查德·卡尔帕奇认为,一个成功的PPP项目,意味着需要几个基本的组件。首先要有一个有胆量的政府,它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第二个要做一个很好的可持续性报告,要做很好的尽职调查,并且要了解你的合作伙伴。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2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