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地方国企入围国家试点 51家停牌公司引猜测

2017-11-22 09:47:0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国有企业混改要视相关企业的具体情况而言,并非所有的国有企业都要进行混改,都有混改的积极性。”董登新指出。

唐遥也指出:“混改的目的是要提升企业的效率和业绩,因此混改首先要符合经济逻辑,即必须要创造出额外的价值,比如现有资产要和引进的资产有互补,现有的业务和新引进股东的业务能联通并且互相促进。从这个角度看,业绩有较大提升空间、有机会通过引进民营资本实现补短板的国企上市公司更有必要和可能进行混改。”

“并不是国有企业就一定要混改,那些经营情况非常好的国有企业,显然不需要进行混改,这类企业也没有进行混改的动力。”华鑫证券严凯文也表示,从现在的情况看,进行混改的国有企业,多是因为经营情况不太乐观,或是旗下的各项业务有所重叠,抑或是相关的资产要谋求上市。

事实上,今年3月,肖亚庆也曾就此问题表示,不是所有国企都要搞混改,适合搞的就搞,企业集团层面、二级层面、三级层面哪个适合改的可以改。不适合搞的,或者现在来讲还有别的改革思路,也不必一定要改。

时下,一旦传出有上市公司涉及混改的消息,往往就会被人认为将对上市公司构成利好,一些专业研究机构更是在忙着去分析哪些股票可能受益。

针对此现象,唐遥评价道:“混改只是提供了一个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平均意义上是个好事,但不考虑具体情况就去追热点、炒混改概念是不理性的行为。”

对于这样的做法,董登新也不认同:“我们希望国有企业混改引进的战略投资者,能够以长期持股的形式深度介入到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当中。如果混改之后仍然是两张皮,那么就不能真正达到混改的预期效果。”董登新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如果国有企业混改既没有让引入的资本介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又不能让各方的业务融合,那么这样的混改恐怕就是形式大于内容。对于混改也要客观看待,要看进行混改的国有企业究竟引入的是什么样的投资者,在进入国有企业之后究竟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董登新认为,国有企业混改的本质是融合。以中国联通为例,阿里巴巴、腾讯作为参与中国联通的混改方,他们的大数据业务、云计算业务等都可以和中国联通有效进行融合。中国联通可以看做是一个广义的互联网公司,而阿里巴巴、腾讯都是最为成功的大数据整合者,阿里巴巴、腾讯的很多业务优势可以让中国联通“为我所用”,业务、市场和客户等方面都可以做到比较好的深度融合。如果国企的混改达不到这样的融合,那么对于重新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对国有企业效率的提高和经营管理的改善等方面的作用就会较为有限。不能将混改简单地认为一定是上市公司的利好,最终能否形成利好,还要看混改究竟引进了什么样的投资者,究竟是否会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发展带来变化和提升。

关键词:国企改革停牌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