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地方国企入围国家试点 51家停牌公司引猜测

2017-11-22 09:47:0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严凯文也表示,提到混改就认为会对相关上市公司构成利好,就认为股价会大涨,这其实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国有企业混改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从部分国企上市公司的混改案例来看,虽然混改取得成功,但是并没有在业绩方面有所体现,以至于我们看到个别上市公司在混改之后反而出现股价持续走跌。就二级市场而言,目前还是停留在混改题材炒作阶段。如果混改只是进行简单的合并,抑或是注入进一些新的资产进来,那么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很难对相关国有企业的经营产生根本性改善。

“目前来看,二级市场的混改案例还没有让我们看到上市公司在混改后的业绩出现爆发式增长。或许以后有更好的案例出现,二级市场会更加关注。”严凯文说。

统计看来,可能涉及混改的上市公司普遍特点是,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普遍不高,说明真正的盈利能力还较低;而且资产负债率较高,大部分高于50%,许多企业在利用高杠杆来盈利。这些特点在目前的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中很常见。

实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国有企业中引入社会民营资本,让国企的资源和民企的效率充分结合,让民营资本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不断降低企业杠杆,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让企业成为真正赚钱的公司。

国企改革如何从形式走向内容,从而进入下半场的角力?尽管已有不少地方和企业先试先行,但国企混改如何破局,仍旧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话题。

如何才能让混改真正成为利好?

唐遥向记者表示,混改要成功,首先是公司的混改要符合经济逻辑,有创造出更大价值的可能;第二,要设计出让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员工多方都从中得益的机制,否则各方就会通过损害公司或者其他出资方或者员工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公司治理的水平很关键。其中核心的矛盾在于民营资本是小股东,在企业治理里面小股东的保护本身是有些难度的,何况面对国有大股东。在少数公司中,存在有几种不好的情况,一是民营小股东被盘剥;二是,小股东和企业经营者合谋进行利益输送,损害企业本身利益;三是,小股东在更高层面上进行交易,入股不挣钱但是获得在该企业外的利益补偿。

“在引入民营资本,激发企业活力的同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唐遥补充说。

(原标题:透视混改:地方国企入围国家试点 51家停牌公司引猜测)

关键词:国企改革停牌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