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中国去杠杆进入第二阶段

2017-11-05 07:36:5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从企业债需求角度来看,银行被动缩表和资产端配置压力加大,降低对企业债配置需求。金融去杠杆的推进,负债端扩张速度整体放缓,在短期内压制了银行资产端的配置能力,再加上MPA考核压力增大、银行为实现较高收益等原因,使得银行资产配置偏好发生改变并进行资产负债表调整,整体上降低了对债券类资产尤其是信用债的配置需求。而银行对国债的配置要求较为刚性,二季度末,银行资产端对政府债权(以国债为主)余额为18.9万亿元,同比增长30%,可见银行对国债的配置并未受到资产端压力的影响。由此,对债券类资产的配置压力传导到企业债,压制了对企业债的配置空间,信用利差也由此走高。截至6月末,5年期AA级企业债的信用利差达到1.87%,相比2016年末的1.77%上升了10个基点,企业债收益率已接近一般贷款利率。

  从企业债供给角度来看,信用利差走高增加了企业债的发行成本,降低了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动力。6月末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71%,仅高出5年期AA级企业债5.36%的到期收益率35个基点,中间还一度出现了利率倒挂。在信用利差高企,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上升的环境下,企业降低了发债需求,而更偏好采用贷款形式获得融资。

  二是企业杠杆率下降的贡献主要来自非国有部门,国企去杠杆成效不明显。

  非金融企业去杠杆主要是非国有企业的贡献,而国有企业去杠杆的效果并不明显。二季度末,全部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6%,处于下降的趋势中。但其中分化较为显著:非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2%,低于平均水平,且有明显的下降;而国有企业达到61%,仍处于高位,并未出现下降趋势。

  从负债与营业收入的比例来看,国有企业也远高于非国有企业。二季度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国有企业总负债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达到101%,而非国有企业仅有35%。可见,主要债务偿付风险集中于国有企业。

  此外,国有企业总债务占全部非金融企业债务的比例仍在上升。我们估算,二季度末国有企业的债务占全部非金融企业债务规模的比例达到62%,相比一季度有所上升。并且从整体趋势来看,国企债务的比例自2015年起有较明显的上升。因此,国企去杠杆仍是重中之重。并且,只有国企去杠杆取得了成绩,才能有效缓解杠杆率错配带来的风险。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