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借力资本市场 中国中铁十年营收扩大近三倍

2017-09-04 07:35:5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中铁董事长李长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上市10年来,中国中铁的年营业收入总额扩大了近三倍,年新签合同额增长了约四倍。这是公司积极把握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快速成长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的机遇,以国企改革为动力,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致力打造“中国中铁”全球品牌的具体体现。

2017年上半年,中国中铁实现净利润77亿元,同比增长达41.2%,创历史同期新高;营业收入、新签合同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大幅增长。

国企改革添动力

日前,由中国中铁控股子公司中铁工业制造的国内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TBM)“彩云号”在云南昆明下线,将用于亚洲第一长铁路山岭隧道——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高黎贡山是座“地质博物馆”,普通钻爆法根本难以施工。中铁工业联合几家单位的科研人员,量身打造了“彩云号”这个攻山利器。

中铁工业是公司着力打造的高端装备制造板块。基建领域高端装备制造是中国中铁的传统优势,公司的隧道掘进装备、钢结构、道岔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品牌认可度较高。

中铁工业的前身中铁二局,主营业务是基建建设,因为和母公司存在同业竞争,一度发展受限。中国中铁董秘于腾群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原中铁二局是铁路建设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2001年在上交所上市,并快速发展。2007年中国中铁整体上市后,中国中铁内部形成了中国中铁间接控股中铁二局的“大A套小A”的结构,且中国中铁在上市时承诺将会择机解决与中铁二局的同业竞争问题,原中铁二局也因此丧失了作为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功能。中国中铁领导层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公司工业制造板块整体装入中铁工业,与其基建业务和资产进行置换。

在国企改革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进程中,中国中铁走在前列。历时1年零六个月,中国中铁完成了公司工业板块重组与中铁二局资产重组暨配套募集资金工作,期间完成了中国资本市场上最难的“清壳”工作和复杂的多个置入标的的规范。今年3月,中铁工业更名上市,之后,完成募集资金60亿元,实现溢价发行。

于腾群表示,通过重组,中国中铁原工业板块较为分散的布局得到整合和重新规划,既减少了内部竞争和重复建设,又有助形成合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通过资本市场平台,多渠道解决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推进公司新技术及产品研发。

中央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中铁通过上市公司平台进行重组,是一种内部资源的整合,有助于公司理顺产业结构,突出优势产业链条,利于公司将优势板块做大做强,同时对吸引外部资本的参与也是非常有益的。这体现了国企改革中的新动向。

今年上半年,中铁工业实现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2.64%。中铁工业表示,上半年公司承担了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建造中的22万吨钢结构制造工程,已有25台盾构设备出口到马来西亚、新加坡、黎巴嫩、以色列、印度等9个国家。

于腾群介绍,中国中铁“混改”工作也有新进展,公司下属企业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间称“中铁设计咨询”)作为国资委首批员工持股试点,日前以增资扩股方式完成了员工持股及同步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新华联、比亚迪两家民营企业战略投资者。下一步,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的协同效应会逐步显现。

创新助力中国高铁建设

中国中铁(包括其前身)参与了国内所有主要铁路的建设,先后参与建设的中国铁路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于腾群介绍,中国中铁上市以来的10年,适逢中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阶段,从早期的京沪高铁、武广高铁、哈大高铁,到近期的京张高铁、沪昆高铁等重点高铁项目建设,中国中铁无一缺席,越难啃的工程“硬骨头”背后总有中国中铁的创造性努力。

京北的八达岭长城,游人如织,他们可能不知道脚下正有一条铁路在紧张施工。两年以后,北京的游客乘坐京张高铁30分钟就可以到达八达岭长城。中国中铁相关工程负责人介绍,京张高铁项目中,下穿八达岭长城的隧道和八达岭长城站是这条铁路建设的难点工程。新八达岭隧道一处并行水关长城,两次下穿八达岭长城,而八达岭长城站建成后将是目前世界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站,最深处达地下102米。

上述负责人谈到,中国中铁对施工进行了多项创新,如在建下穿长城等文物的隧道时,采用电子雷管减震爆破施工技术;在车站地下工程洞室密集段,采用电子雷管微损伤精准控制爆破技术;在大断面过渡段,采用多种隧道施工技术集一体的开挖掘进工法等,从而将对环境、文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并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京张铁路只是一个缩影。在我国从无到有打造“四纵四横”高铁网的进程中,作为“开路先锋”的中国中铁,始终以创新领衔国家工程的技术担当。

哈大铁路北起哈尔滨,南至大连,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高速铁路,道路施工要克服冻土以及季节性温差等困难。为了满足高铁运营时速对质量的高精度要求,中国中铁相关工程局开展了寒冷地区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等多项科研课题攻关,技术成果在全线运用推广,从而在使用灌板施工时中线偏移能够控制在1毫米以内,最大限度保证了精度要求。

高技术水准的工程建造已成为中国中铁重要的无形资产,创新也让这个传统企业不断焕发新活力,目前公司业务已涵盖铁路、公路、市政、房建、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各个领域。今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额达5617.3亿元,同比增长34.5%。

中国中铁海外业务近年来也增长迅速,项目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频接大单。

今年4月,公司公告,中国中铁作为参与方之一的印尼雅万高铁总承包合同签署。雅万高铁项目将按照中国的技术标准来建设,工程建造将采用中国的高铁设计、建设、验收标准,最终由中国动车组运营。专家表示,这意味着中国标准的高铁出海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2016年7月,由中国中铁大桥局牵头建造的非洲最大斜拉桥——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正式通车。该桥被当地人称为“梦想之桥”,全长951.66米,是摩洛哥王国投资兴建的第一座斜拉桥。

于腾群表示,公司近三年海外新签订单增长率达到30%。

美国ENR杂志日前发布的2017年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排名显示,中国中铁名列全球第2位。

PPP项目开拓新商业模式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大力推广,2016年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快速扎根,成为重要的工程建设模式。公告显示,中国中铁2016年签订PPP等基础设施投资新签订单2911.6亿元,同比增长达593%。

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指出,包括中国中铁在内的大型建筑企业通过积极实施商业模式创新,以投融资带动工程总承包,建立以PPP运作机制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新业态,产业结构从施工向投资运营转变,推进了产业发展格局优化升级。

于腾群表示,公司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建筑业“纵向一体化”的一揽子交钥匙服务,为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产品。同时,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和资本市场拥有多种方式的融资渠道,与地方政府也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参与PPP项目也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回报。于腾群介绍,短期来看,通过PPP投资不仅能够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拉动公司的基建订单的增长,巩固公司在铁路、公路、市政、城市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领域的市场份额,还能进一步拓展公司在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新领域的业务。长期来看,参与PPP项目,能够提高公司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能力,加强公司融资、施工、运营三大成本管理能力,提高长期资产的运营能力,并推进公司实施建造、经营结合发展战略。

中国证券报梳理公告发现,中国中铁去年以来重大PPP订单主要集中于公路基建及市政业务中的城轨建设。上半年公告的青岛地铁8号线、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京昆国家高速公路太原绕城西北段改线工程等,以及2016年签订的陕西省绥德至延川高速公路项目、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项目等,均为投资额百亿以上的公路、城轨建设PPP项目。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随着中国中铁上述重大PPP项目的推进,其带来的前期勘察设计任务推动公司勘察设计业务在2017上半年取得较高增幅,PPP项目施工订单的逐步落地也推动了公司基建业务高速增长。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