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有的黯然离场 有的苦苦坚守 创业企业的“非典型”失利样本(2)

2016-12-30 11:13:28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赫畅曾表示,“获得用户对品牌的持续关注,才是最核心的价值。所以品牌层面应该延续互联网的营销手段、沟通方法,把用户体验作为第一位。我们认为,未来无论发展到什么样子,‘黄太吉’这三个字才应该变成最值钱的资产。”

的确如赫畅所料,互联网营销独特的方式助推黄太吉品牌迅速爆红,然而,黄太吉在短暂爆红之后也迅速降温。实际上,黄太吉只是在营销环节运用了互联网思维,而在前端供应链环节、中间食品制作环节和终端点餐和支付上,仍是传统模式。繁华商业区的高昂租金、不尽如人意的销售业绩,令不少黄太吉煎饼店难逃关门厄运。赫畅此前公开承认,黄太吉有一半店面已经关闭,不过,他也表示,黄太吉正在进行公司战略的主动调整。

2015年10月,黄太吉高调宣布获得2.5亿元融资,正式向外卖平台转型,而黄太吉外卖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合作商户提供外卖产品的代加工服务。2016年4月19日,黄记煌、仔皇煲、青年餐厅、东方饺子王、局气、很久以前、有饭等中国餐饮品类冠军品牌的创始人,就入驻黄太吉外卖平台与黄太吉创始人赫畅举行了签约仪式。不过,这条转型路看起来也并不顺畅,据一些媒体9月份的报道,原先签约合作的8个品牌中4个被替换了,替换比例超过50%。被替换的4个品牌都是垂直品类的知名品牌,而取代它们的多是新创立的餐饮品牌。

黄太吉的转型再次遭到了媒体的质疑:难道这个靠摊煎饼起家、获得上亿元融资、12亿元估值、顶着“互联网餐饮鼻祖”头衔的黄太吉真要“黄”吗?

青年菜君:融资遇困境 业务已停摆

多家生鲜领域电商企业在2016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青年菜君就是其中之一。

青年菜君力求解决上班一族吃一顿温暖、放心晚餐的问题,其创始于2013年,公司三个联合创始人陈文、任牧和黄炽威均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公司网站上线于2014年年初。

创业初期,三位合伙人为了解决传统生鲜行业“最后一公里宅配的物流成本”和“损耗”两大痛点,确定了青年菜君的商业模式:通过前一天晚上用户的蔬菜半成品订单,去采购、生产、加工,杜绝损耗;同时在地铁站建立自提点,解决冷链宅配问题,让上班族能够省时省力地吃上干净可口的菜品。彼时的青年菜君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2014年9月,其拿到1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梅花天使创投和九合创投。2015年3月,其再次拿到了B轮融资,投资方为联创策源、平安创新投资基金和真格基金。

由于地铁口人流量大,管理混乱,运营成本高,青年菜君的商业策略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其改为在社区设立自提点。2015年,青年菜君在北京160多个社区设立冷链自提柜,几乎覆盖整个北京城。而在2015年7月,青年菜君在原有自提柜的基础上还开通了宅配服务,并选择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进行合作。

商业策略的转向要求青年菜君在供应链铺设和物流建设方面投入更多资金,但就在今年7月,市场传出了由于原已谈好的一家投资机构忽然“跳票”,青年菜君资金无法正常周转的消息。青年菜君后来也对媒体承认目前青年菜君资金极度紧张,且存在“拖欠部分员工部分工资”的情况。据了解,青年菜君目前主要业务运营已经停摆。

作为曾经的明星创业企业,有分析指出,青年菜君之所以无法顺利完成融资,其原因在于,在2015和2016年,投资人对于O2O企业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有业内人士质疑青年菜君本身的商业模式存在问题:“净菜+电商”是伪命题,“会做饭的自备食材,不会做饭的餐馆外卖,中间来一刀不科学”。另外,蔬菜、特别是净菜虽然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但依然是电商最忌讳的品类,因为相对于其本身的价值,蔬菜的仓储和物流成本都太高了,有分析指出,目前蔬菜类电商只有高附加值的有机蔬菜宅配模式可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