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社会应形成包容失败的创业文化环境

2016-12-30 11:13:32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社会应形成包容失败的创业文化环境

分析创业项目失败或走入困境的原因,清华x-lab(x-空间)——清华大学创意创新教育平台创始主任、学术主任张帏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一个创业项目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首先要能创造价值,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就是要能产生消费者剩余;其次要能传递价值,让他人感受到所创造的价值,认为这个项目是有价值的、可靠的和便利的;第三要在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同时,自己能够分享其中的价值,获取收入,并实现可持续性。这三者缺一不可。

张帏分析,创业企业一开始没有知名度,需要做市场、做品牌,而为了吸引用户,有的可能需要采取低价策略或补贴策略,做亏本买卖。这时候如果没有资金的注入,这些企业产品/服务自身的现金流就是负的,无法实现其资金链的自我循环,或者说,这些企业在为别人创造价值的同时,它自身无法分享其中的价值。只有在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时,这些项目才可能实现正的现金流,形成自我循环的闭环;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些企业虽然主要的服务项目闭环是亏的,但其能够依靠平台的力量通过其他服务来获取收入实现额外收益,这样的双循环体系下,这些项目如果超越临界点,也可以存活下来。

而很多创业企业之所以在创业初始的前几年就倒下,就是因为其商业模式在还没到达那个临界点时,外部融资就出现了断裂。

实际上,一些项目在产品/服务上具有可替代性(例如,过去几年热门的O2O项目),其商业模式自身并不具有真正意义的颠覆性。只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高了这些项目的便利性,降低了营销及服务的沟通成本,但从本质上说,其运营成本并没有能真正降下来。当外部融资环境比较好的时候,很多这样的创业项目能够拿到外部股权投资,好比“飞起来的猪”被人追捧;但一旦环境变化,“风”停了,“飞猪”如果还没有蜕变为“飞鸟”,那么它们就要摔下来了。从这个角度看,风险投资的快速升温一方面降低了创业企业的进入门槛和试错成本;但是另一方面,也助推了一些创业企业在商业模式并不能达到自我循环的时候,就快速扩张规模,反而加速了其失败的进程。

“现实中,只有一小部分创业企业经过反复试错迭代,能够推出有引领性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很多的创业企业失败了,或者没有能够取得预期那样大的成功,这是很正常的。我们需要对失败或者不成功者有更多的包容谅解。只有形成这种包容失败的创业文化环境,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继续承担不确定性和风险,去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体上是正面的,但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如果在创业之前创业者对风险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那其失败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失败对个人而言是有成本的,对社会而言也是有成本的,我们不能简单否定失败,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有价值’的失败。从这个角度讲,创业教育是有益处的,它能够防止重复失败。”张帏表示。

(责编:孙博洋、夏晓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