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从种黄豆到磨豆浆 中国种植技术走进非洲村庄(4)

罗萨莉亚也认为,相比销售大豆,销售大豆产品,可能更有机会帮助农民提高收入,“我们在2022年6月才开始培训豆制品生产技术,在未来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同时提供更多的工具,可以帮助农民轻松制作更多豆制品,将它们销售到市场上,以此获得收入。”

小豆子背后的大营养

在坦桑尼亚,农业生产仍处在人力种植为主的阶段,农业增长、粮食安全、减贫等问题一直是坦桑尼亚面临的重要发展挑战。与此同时,在农业现代化的路上,坦桑尼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小云介绍,当地地广人稀,从理论上来说,发展替代劳动模式,发展机械化农业,确实是一条技术路径。问题在于,当地同样严重缺乏资本,少有人买得起拖拉机,也很难承担能源、维护等成本,同时,基础设施的条件也不足。

在过去十年的合作中,李小云发现,中国千百年来的农耕经验,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在过去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在今天,也可以在当地推广。事实上,十年中,通过间作、轮作等简单实用的中国农业技术,李小云团队在坦桑尼亚的援助项目中,已经实现了玉米的增产。

而大豆,这个中国古老的农作物,也正在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新的可能,同时也是改善他们营养状况的契机。

不论是柯泰特村的亚当,还是佩雅佩雅村的塔图,他们都相信,大豆和大豆制品,会给他们的健康带来好处。而慕康果则认为,大豆项目,应考虑更多对那些生活困难的群体给予帮助,“如孤儿院或老年人,通过生产、利用大豆和大豆产品,来改善他们的健康。”

罗萨莉亚也认为,在未来,更多的大豆及豆制品上市之后,“应尽可能多地惠及更多的人,包括五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的母亲,改变他们营养不良的问题。”

事实上,在此前,慕康果、达斯坦等当地的学者和官员,曾多次到中国访问,并学习过大豆生产、加工、包装、储存等技术。慕康果认为,未来可能需要进行更多的学习。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