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非洲农民自述:学习磨中国豆浆那天就像节日一样

从2011年开始,一批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远赴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走进当地村庄,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十多年来,许多中国的农业技术在当地落地生根,比如玉米密植技术、有机肥使用技术、玉米大豆套种技术等。这些技术改变了当地传统的农耕方式,用适合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农业技术,帮助农民增加了产量,提高了收入。中国教授和学生们,还帮助农民发展养殖业、改造村容村貌等,这些在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程中,被证明有效的经验,在转化之后,变成了帮助非洲农民改变生活的途径。而在今年,来自中国的玉米大豆套种技术走进了这里,不仅教当地人如何种植大豆,还教他们怎么制作豆浆等豆制品。

2022年7月,记者采访了多位当地农民,请他们讲述十几年来的变化。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非洲农民自述:学习磨中国豆浆那天就像节日一样

佩雅佩雅村,等待豆浆做好的家庭主妇们。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瓦辛巴村村民奥马里:豆浆好喝到出乎意料

早在2019年的时候,我就听从李小云教授的建议,尝试种了一些大豆,那一年收成不错,但究竟怎么使用这些来自中国的豆子,我们其实都不太清楚。

非洲农民自述:学习磨中国豆浆那天就像节日一样

豆浆的口味超过了瓦辛巴村村民奥马里预期,他很喜欢这种中国饮品。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我今年七十岁,也在瓦辛巴村生活了七十年,我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也依靠这片黄土地为生。过去的几十年中,和所有先辈们一样,我们把玉米、向日葵、木薯等,种到地里,雨季会带来庄稼生长需要的水,让它们长大、成熟,变成我们的粮食。遇到旱情时,是农民们最艰难的时候,这里缺乏灌溉设施,也缺乏更多对抗大自然的技术和能力。

在非洲,会有许许多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们,支援我们很多不同的技术。但大部分专家,来过一趟,向我们推广一个项目之后就走了,那些项目,许多都没有真正执行下去。很长时间里,我们都觉得,援助就是这样的,一直到十多年前,一群中国教授和学生到来。

我熟悉李小云教授,也熟悉他团队中的很多教师和学生,和其他的援助者不同,他们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农田,住进了我们的村庄,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他们对我们的一切都很好奇,会有人拿着纸笔,记录见到的所有东西,也会详细地了解我们的生活。

他们教我们怎样种玉米才更高产,教我们在地里播下更多的种子、按照标准的行距、株距去种植,也教我们使用有机肥等。这些技术确实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但收获也是沉甸甸的。

2022年,李小云教授通过我们本地的农业研究者和农业官员,告诉我们,可以在玉米地里套种大豆。本地的推广者们发给我们种子,教我们怎么种植、怎么管理。在收获之后,还在村里教我们怎么做这些豆子。

这些豆子,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惊喜,温热的豆浆,出乎意料地好喝,我喜欢上了这种饮料,

也期待更多的豆制品制作方法,我想我还会继续种大豆,希望这种来自地球另一端的豆子,会在未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瓦辛巴村村民伊迪:干旱中的意外惊喜

今年的旱季格外漫长,瓦辛巴村乃至周边的村子,收成都很差。

但也有意外的惊喜,第一次种的大豆,收成比想象的要好一点儿。

非洲农民自述:学习磨中国豆浆那天就像节日一样

瓦辛巴村村民伊迪,今年大豆的收成比预期高一点儿。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