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从种黄豆到磨豆浆 中国种植技术走进非洲村庄

刚刚收获的新鲜大豆,浸泡后放在搪瓷盆、铝盆、木头盆等容器中碾碎。

院子里生起了柴火,架上大盆,将碾碎的大豆煮熟、过滤、再次煮沸,一锅豆浆很快就煮好了。锅里腾起的热气和柴火的烟气混在一起,锅的周围,则围着许多村民,等待豆浆出锅。

2022年6月24日,位于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柯泰特村,第一次收获大豆的村民们,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尝试各种豆制品的制作。

6月24日,柯泰特村,村民们第一次尝试制作豆制品。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主妇们现场制作豆浆、豆饼等,男人和孩子们则围在一旁,用矿泉水瓶、搪瓷缸子等,品尝这种看起来好像牛奶、被他们称为“China Drink”的“新奇”饮品。

这是一项来自中国的援助技术,就在今年年初,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团队与莫罗戈罗省政府合作的“小豆子,大营养”种植项目,在四个村正式开始示范种植。今年6月底,第一批大豆成熟,村民们收获了大豆,也开始学习来自世界另一端的豆制品制作技术。

柯泰特村,农民们围在院子里,听技术人员讲解豆浆的制作方法。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中国种植技术走进非洲

2021年,已经在坦桑尼亚进行了10年农业减贫合作的李小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在当地示范玉米大豆套种技术。

此前10年,李小云和他的团队在当地推广玉米种植技术,通过密植增产等技术,帮助农民增收。10年来,当地玉米产量增加两三倍,但与此同时,增产也意味着地力消耗的速度更快。

怎样恢复和维持地力?李小云最先想到的是大豆,这种原产自中国的豆子,既有经济价值,还有固氮、肥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营养丰富,能弥补当地人长期以玉米为主食导致的营养缺失。

在李小云看来,改善营养和改善收入几乎同样重要。在坦桑尼亚的大部分农村,当地人习惯种植一种白玉米,这也是他们的主食,但只食用玉米,会缺乏一些人体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比如色氨酸和赖氨酸。

尽管村民们会卖出剩余的粮食,或者打点儿零工,但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改善他们的生活,也很难通过更丰富的食物,获得人体所必须的营养。

在李小云看来,大豆,或许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契机。大豆是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就蛋白质含量而言,可以媲美牛奶。大豆还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中国人用大豆制作各种豆制品,包括种类繁多的“素肉”,在中国人心里,许多豆制品是可以和肉类相比的。

一百户种大豆的非洲农民

48岁的罗萨莉亚博士,是李小云团队在坦桑尼亚的合作者之一,她是莫罗戈罗省负责经济和生产部门的助理行政秘书,也是当地的农业、畜牧业等多个领域的负责人。

2022年1月,罗萨莉亚博士和坦桑尼亚的团队一起,开始对试点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接受培训的人,来自四个村,共有一百户。

2022年,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狮子村,技术推广人员到玉米大豆套种的地里调研。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推荐阅读

军事

  • 柯文哲被起诉是好事?台名嘴:对民众党是助力而非阻力

  • 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坠机事件原因尚待调查

  • 专家:美国显露出“领土野心” 特朗普言论引发热议

  • 特朗普又“提议”冰球明星出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究竟怎么了?面临下台呼声

  • 加沙问题、俄乌冲突、叙利亚内战…这是2014,还是2024? 内战进入3.0阶段

  • 李在明呼吁立刻逮捕并弹劾尹锡悦 指责其为“内乱势力”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