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中,小麦苗分为三类,一类是壮苗,二类是一般苗,一般通过正常田间管理即可促壮。三类是弱苗,需要特别促壮,”王晓森告诉记者,“今年濮阳的三类苗比较多,接近6成,而往年,一类二类苗的比例可以达到8成以上。春节过后,麦苗逐渐进入返青期,经过中国农科院专家的指导,濮阳市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所有农技人员采取了网格化田间地头技术培训,目前一二类苗比例已经增加到58%,但总体来看,促弱转壮的任务仍很艰巨。”
夏收保卫战,从去年就开始了
从去年秋季暴雨开始,王晓森他们就开始为今年的冬小麦生产进行实地指导,王晓森告诉记者,去年秋季,他们根据排水的情况,针对不同时间播种的地块,进行了分类技术指导,同时对晚播的地块进行增加播种量,科学施肥,提高整地质量等“四补一促”技术措施。
“正常播种在每亩20斤左右,在增加播种量上,根据晚播时间不同,增加到每亩播种25—40斤,”来自中国农科院棉花所的专家蔡忠明告诉记者,“晚播不只是出苗晚,因为气温下降,也有可能造成麦苗土里捂的现象,幸好,去年冬季总体气温较高,基本上都出苗了。”
“此外,晚播也会影响出苗率,有些可能就不发芽了,这也是增加播种量的原因,以密补晚。”
航拍图中,黄色的地块有不少都是晚播冬小麦。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全系统下沉一线包省包片夺夏粮小麦丰收工作方案》,中国农科院随后选派200多位专家,分赴各地进行实地指导,王晓森和蔡忠明是濮阳组的成员,“我们的夺夏粮小麦丰收工作,会一直持续到小麦收获。”王晓森说。
进田间指导,专家对接农户
“底肥的肥力还没发挥,暂时不用追肥,到拔节的时候追肥也可以,按目前的情况,尽快浇一次水,对弱苗的促壮很有帮助,”蔡忠明蹲在地上,抓起一把干燥的土壤,捏了捏,对张道明说,“看这个土壤的墒情,也该浇一次水了。”
蔡忠明蹲在地上,查看苗情。新京报记者王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