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一号文件解读丨为什么大豆产能问题受到格外关注?(3)

在海伦市,200多万亩大豆基本上都是食用大豆。六合村合作社负责人李海兵告诉记者,他们村的合作社目前有15000多亩耕地。因为轮作,每年种植的大豆在三分之二左右。种植的都是当地高蛋白的优质品种,产量也较高,每亩可以达到200公斤左右,这些大豆主要用于制作豆粉等各种豆制品。据介绍,当地的大豆加工产品,在全国都颇受欢迎,李海兵他们种植的大豆,一般在地头上直接卖给加工企业。

和食用大豆相对的,是油用市场中的大豆,主要用来制作豆油和豆粕。“我国进口大豆,基本上全部用于榨油。”钟钰说。

与蛋白质含量更高的国产大豆相比,进口大豆的出油率更高,大约在20%左右。这意味着,2020年进口的1亿吨大豆,最终产出了2000万吨豆油和8000万吨豆粕。一份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养殖业消耗豆粕约7000万吨,这和进口大豆数量基本吻合。

自给率过低万一外国大豆断供怎么办?

2021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略减,降低为9653.70万吨,加上国内总产量1640吨,全国全年大豆总量为11294万吨,自给率只有15%左右。

“前两年玉米价格高,确实有一些农民转种了玉米。”一位当地的种植户告诉记者。

大豆进口数量过大,自给率过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钟钰认为,“从正向的角度看,进口大豆保障了国内市场的需求,对居民膳食结构升级等,都有重要意义,这也是这些年来我国大豆进口数量一直很高的原因之一。但另一方面,自给率过低,我国虽然是大豆原产国,但在育种、种植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科研力量还比较弱,这和我们自身生产大豆不足有关。更重要的是,大量进口的同时,意味着把柄掌握与他人之手,一旦供给出现问题,风险很大。”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