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融三尺之冰亦非一日之功。我国粮食流通体系还是存在库存大、价格形成机制不畅等问题。
因此,加快我国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建设,首先要完善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其次,完善玉米和大豆的“市场定价+生产者补贴”政策,合理制定补贴标准,引导种植区域向优势地区集中。第三,全面提升各类粮食市场功能。结合推动大中城市骨干粮食企业转型发展,支持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公益性全国和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建设面向国内外的特色杂粮批发市场。提升省级粮食交易中心和区域性、专业性批发市场的粮食集散功能,保障区域性大宗粮食供给需要。整合提升规模小、层次低、同质化明显的初级粮食市场,迁建关闭不符合城乡规划、日渐萎缩的小型集贸粮食市场。构建多种经营业态统筹推进、融合发展的粮食零售市场网络体系,确保粮食供应数量足、质量好。
新华网:如何加强我国粮食的仓储物流建设?
张晓强:粮食的仓储物流体系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至关重要环节。如果一个国家的粮食仓储物流体系不能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富余的粮食无法安全存放,产区的粮食无法安全到达销区,“粮食安全”无从谈起。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实施了“粮安工程”、“优质粮食工程”,在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仓容规模增加的同时,仓储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安全储粮能力和粮食流通效率进一步增强。2017年,全国粮食流通总量达到4.8亿吨,其中跨省物流量2.3亿吨。粮食物流骨干通道全部打通,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格局基本形成,原粮散粮运输、成品粮集装化运输比重大幅提高,粮食物流效率稳步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标准仓房仓容达到6.7亿吨,简易仓房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食用油罐总罐容2800万吨,比1996年增长7倍。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和储粮新技术、新装备运用,2018年实现环流熏蒸、粮情测控和机械通风的仓容分别达到2.8亿吨、6.6亿吨和7.5亿吨。围绕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打造了一批重要粮食物流节点项目,“建了一批新仓、修了一批老库”,仓容规模进一步增加。粮食接卸发运设施、粮食中转仓、铁路专用线、专业化粮食码头,粮食中转效率得到提升,粮食物流集中度不断提高。
本报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高云才)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就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粮食安全基础夯实,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南繁是指将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冬季拿到我国南方热带地区繁殖和选育的方法。可以说,南繁是农业科技的创新高地,是培养科研人才的摇篮,是转化科研成果的引擎
南繁是指将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冬季拿到我国南方热带地区繁殖和选育的方法。可以说,南繁是农业科技的创新高地,是培养科研人才的摇篮,是转化科研成果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