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山东聊城的“娘家人”来刚察县开展教育帮扶。返程时,领队忍不住对陈海蓉说:“要知道这么苦,就不让你来了!”
陈海蓉却说:“这里虽偏远,但很美。尤其这里的人淳朴善良,给予我很多关心和支持。援青3年,需要做的事太多了,这里几年下来,就是我的家。”
每一名援藏、援青干部,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援青3年,刘云军瘦了20斤,皮带裁了3次。一边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业务量和成绩,另一边却是数不清的白发和因超负荷跳动而日益虚弱的心脏。
2017年夏天,妻子常宇娟到青海探亲。明知初上高原不能剧烈运动,但跟在急性子的丈夫后面,她还是不自觉加快了脚步。已经走出10米外的刘云军见说话没人应,一回头才发现,妻子已晕倒在地。
回京后,常宇娟不再埋怨丈夫的工作。她总是说:“不能再给他压力了。这么艰苦的环境,再因家里的事儿让他不痛快,那就太对不起他了。”
眼看刘云军的援青期限即将结束,副院长尼玛旦周心里百感交集:“怕他走,因为医院需要这样一个干起活来像野牦牛一样往前冲的带头人;又怕他不走,这么好的人万一耗干心血倒下了,菩萨都要流眼泪。”
这是枝叶关情的为民本色——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始终把藏区人民福祉放在心头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湖北宜昌援藏干部向军,2016年7月进藏担任山南市加查县委常务副书记。
初到加查,强烈的高原反应让向军整夜睡不着觉,一个月内瘦了十多斤。有人给他出主意,援藏干部可以多回内地招商。
“组织派我进藏,我就一定要扎根在这里干出样子!”稍稍适应,向军就走村入户了解实情。
从金沙江畔到澜沧江边,迪庆高原上的五境乡泽通村流动着一支特殊的队伍——“感恩连”。 他们的成员不是军人,而是党员、贫困户、基层干部群众、农村产业带头人…… 和志方正在进行政策宣讲
新华社拉萨3月27日电 题:看,那富足的笑容!——高原上的脱贫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琦 记者连日来在西藏采访时看到,越来越多的藏族群众走上了致富路。面对记者,他们流露出了富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