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单打独斗,每个人都不可或缺。在这里,很多论文不能发表,成果不能宣传。
神五上天,举国欢腾。但许多人并不知道,由于相机传回的第一张图片并不清晰,相机的总设计师王家骐顶着巨大压力,成功地指挥了惊心动魄的相机调焦过程。
让王家骐有底气调焦的是研究员韩昌元。
他原本从事光学设计工作。由于1982年王大珩的优秀弟子蒋筑英早逝,光学检测领域失去了带头人。服从组织安排,韩昌元扛起了光学检测的重任,转型做了幕后英雄。
作为支撑技术,检测中心必须参与所里全部任务的检测。这需要他们随时随地待命。无论是元旦、春节,还是凌晨深夜。
为了更好地在地面模拟神五相机在太空中工作情况,他和团队对各种可能的状态、情况进行了无数次测试,还自己研制各种配套的检测设备;针对地面气流抖动影响,搭建了一整套真空成像质量测试系统,填补了国家没有类似检测系统的空白。
“在长光所,每个人都是奉献者,也都是英雄。”王家骐说。
在长光所内,至今还摆放着一台古老的光栅刻划机。每当有人在此驻足,似乎总能感受到一种温度。60多年前,这台机器是老一代长光人靠双手绘图设计、加工、研磨、装调的,在一毫米的单位内,它能刻划上千条线。至今,它仍在运转。这是一种怎样的技巧?又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并不是没有过犹豫。四米望远镜项目分系统负责人吴小霞常年加班,7岁的女儿经常没人照顾只能带来单位,每次等她忙完,孩子都已入睡。
吴小霞不希望女儿从事自己的行业,太累了。然而,长期耳濡目染,女儿却对工程图纸和零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说,长大以后也要像妈妈一样,做科学家。
忠诚,执着。科技报国,薪火相传。
追光者,本身就是光。
近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旭教授和匡翠方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光学成像技术——多角度干涉显微镜(MAIM),实现了对生物体内活细胞的多色、长时程、高速和三维超分辨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