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追光者——“长光人”的报国故事(4)

追光者——“长光人”的报国故事(4)
2019-06-19 19:07:00 新华网

历经15年,砸碎四块镜坯……老一辈头发白了,新生代也变了模样。

刘振宇入所时长相帅气、身材矫健,回头率很高。加入四米碳化硅反射镜项目团队后,他常年泡在加工机床前,不分昼夜地磨镜子……作息、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进所5年,他胖了80斤。

看着自己身材发福走样,刘振宇有点痛心。但四米碳化硅反射镜做成了,也就冲淡了他的沮丧。“一入所就能参加国家重大前沿项目,有几个年轻人有这样高的起点呢?”

最耀眼的光,最平凡的他们

光,耀眼,璀璨,然而,大多数追光者却站在光芒之外,甘于平凡。

长光所上千人的大食堂里,每天中午都有一位衣着普通的老人就餐。他就是92岁的陈星旦院士。在长光人眼里,他堪称现实版的“誓言无声”。

20世纪60年代,我国决定独立自主发展原子弹、导弹。1963年,核爆光辐射测量任务落到了陈星旦身上。当时没有人知道核爆是什么样子,怎么做只能靠自己。出于任务的保密性,陈星旦不能和别人公开讨论。他把自己关进实验室,不分昼夜地做实验……一年后,原子弹爆炸,他研制的仪器准确记录了核爆炸的威力。消息传来,所里少数几个知情人凑在一起,默默地庆祝了一下。

1999年,国家表彰两弹一星功臣,陈星旦的科研成果得以解密并当选院士,大家恍然大悟。此刻,72岁的他只是云淡风轻地说:“我是为国家做事,被表彰、评院士,根本没想过。”

长光所承担的都是工程浩大的国家重点项目,光、机、电、热等学科交叉渗透紧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大多数项目必须团队作战。

上世纪60年代初,为支持国家发展“两弹”需要,长光所承担了研制大型电影跟踪经纬仪的任务,600余人分布在几百个子项目中,历时5年半完成研发。上世纪90年代初,王家骐组建300人团队,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历时10年时间攻克了神五相机。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