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脸和指纹都在裸奔” 个人生物信息期待立法保护(2)

2019-04-17 09:33:00    检察日报  参与评论()人

除了这些使用场景,人脸识别技术还在“互联网+政务”领域被广泛应用。有媒体报道,在湖北武汉,一台“刷脸”缴费机在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窗口上线,办事群众只需扫描出入境回执单,完成“刷脸”,输入手机号确认,就能完成办证缴费;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退休老年人通过手机客户端输入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刷脸”认证,即可完成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在浙江,省直住房公积金中心与合作银行进行数据联网,缴存客户无需再到银行开具流水证明或现场排队办理,只需轻点鼠标、刷脸认证便可完成还贷提取网上申请……

“人脸和指纹都在裸奔”

对于此类“刷脸”操作模式带来的便利,不少用户给出“好评”称:“太厉害了,以后出门带张脸就行,门锁都靠脸部识别,吃饭都不用再带手机了”“刷脸比扫二维码方便多了,未来是人脸识别的时代,一脸走遍天下!”

但也不少用户表示担忧。一位网友称:“人脸和指纹都在裸奔,只有密码在你的脑里。”另一位网友评论道:“当我们走到大街上,我的脸就已经被记录到数据库中了。”也有网友表示:“祈祷我的脸不要被坏人们利用。”

那么,“刷脸”技术是否成熟、安全是否有保障呢、隐私是否会被泄露呢?

“人脸识别的便捷性与安全性不可兼得。”在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曾辽原看来,不管什么技术总有其特有的使用场景,人脸识别技术应该作为核实身份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唯一的、关键的手段,特別是在安全性要求高的领域,更不能作为单一的识别手段。

“个人生物信息直接采集于人体、且是个人生理特性的直接体现并唯一对应……”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伊彤提交了一份《关于开展公民个人生物信息保护立法的建议》,伊彤认为,个人生物信息与我们平时设定的密码不同,如果密码泄露,我们可以随即换一个密码;而个人生物信息一旦泄露,就是终身泄露,会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置于更大的不确定性中,进而引发一系列风险。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