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月23日电 题:“火车头医院”里的“女探花”:不放过一丝裂纹
新华社记者 朱国亮
钻在地沟里,猫着身子,头上是百吨重的火车头,手中拿着方寸大小的探头,在火车轮表面一点一点地挪动,眼睛始终紧盯仪器上显示的每一条波纹,不放过一丝裂纹、一个小孔、一处剥离。
春运序幕已拉开,旅客们坐着舒适、平稳的火车安全返乡,却少有人知晓,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守护着他们的安全出行,这就是火车头探伤组。
如果将铁路机务段整备车间比喻为“火车头医院”,探伤组就是火车零部件“B超”检查室。“病灶”在哪,损伤程度如何,部件是否需要更换,都要通过探伤来判断。
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东机务段,有这样一个探伤组,6名职工全是女性。“巾帼不让须眉”,在2015年至2018年,6人累计探测轮对6500余条,发现轮对不常见裂损90余处,未发生一起漏探事故。因成绩突出,被同事们赞为“女探花”。
按规定,火车头每担当一次牵引交路,就要进行一次日常整备保养,每行驶3万公里就要进行一次辅修,每6万公里就要进行一次小修。每次辅修、小修,都要进行探伤检测。
“以ND5型内燃机车为例,整台机车重达138吨,由6条轮对支撑,每条轮对承受的重量高达23吨。一旦出现损伤,又未及时发现,在高速行驶中极易断裂,后果不堪设想。”南京东机务段南京整备车间副书记李东升说,“按规定,在车轮轮对上,一旦发现当量2毫米以上的小孔,深度0.7毫米以上的剥离,都要马上更换。此外,牵引杆、车钩等运动关键部件,出现裂损也要及时更换,否则也会影响行车安全。”
这些细微的裂损,肉眼很难发现,有的甚至是内部损伤,表面完全看不见。这就需要通过特定的仪器来检测。探伤就是利用磁粉、超声、涡流等技术,对零部件的细微损伤进行探测。
“这是一份需要极度细心、耐心的工作。”探伤组成员沈珺告诉记者,在火车头这个庞然大物上,要寻找那些以毫米计的裂损,虽比不上大海捞针,但也并非易事,需要高度专注,有时甚至拿探头的姿势、力度不合适,都可能出现漏探。
“探伤工作要慢,快不得、急不得,要一寸一寸去探,有时甚至要反复探,一条轮对探下来,往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探伤组另一成员沈熙说。沈熙从事探伤已有28年。因天气冷热也会影响探头敏感度,28年来她坚持每次使用超声探测仪都要进行调校,确保准确无误。
“这也是一份需要高度责任心的工作。”沈熙告诉记者,每次探测都是双人作业,一个主检,一个辅检,确保检测结果零误差。
“这还是一份特别辛苦的工作。”沈熙说,长时间猫在地沟里干活,一身油污不说,常常是活干完了,腿也酸了,腰也直不起来了。磁粉探伤还易致尘肺病,她们必须小心防护。
为配合行车需求,探伤也要见缝插针地干活。机车一来,就得抓紧时间探测,吃饭、上下班都没个准点,天气再冷、再热,探伤工作都不能耽搁,有时还要露天作业。
“这也是一份成就感满满的工作。”孙敏是探伤组最年轻的成员,2017年获得资格上岗。去年12月,孙敏对一台东风7型内燃机车万向轴的花键轴进行探伤作业,发现三条不易发现的比头发丝还细的裂纹,高兴了好几天。李东升告诉记者,别看这些裂纹细微,行车中很有可能就会造成万向轴断裂,及时发现这些裂纹,可以避免一起重大的机车破损事故。
今年春运是从1月21日开始的,可对于“女探花”们来说,她们的春运早从9月份就已开始。每年春运前,她们都要对所在车间负责检修的所有机车探伤一遍。因探伤费时,还要见缝插针地干活,所以往往要提前数月开始工作。
南京东机务段副段长蔡振新说,探伤工作没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正是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用精湛的技术、细致入微的态度,去寻找和发现每一处损伤,整改和消除每一个安全隐患,才让我们每一个人出行更安全、更安心。
> 未来网秦皇岛9月3日电(记者 贺卓辉 见习记者 朱延生)“乌金东淌,褪戎护国脉,英姿豪爽。贵重如山,精检探,耳畔滴答声响